】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建立多点支撑的居民消费增长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9-08-16 07:35:02


 
  加快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供给侧改革步伐

  文章指出,供给侧改革是推动居民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核心环节,国内消费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从而使进口和境外消费需求快速上升,反映出中国国内消费品供需结构存在错位,国内消费品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国内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高品质及新功能的要求,形成“消费需求外溢”。因此,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从而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消费品和服务消费供给侧改革主要指的是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供给需要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加快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第一,形成更加成熟的实物消费细分市场,培育实物消费的新增长点。建议相关部委定期发布进口消费品种类数量,并且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跨境实物消费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倒逼国内相关消费品行业的转型升级,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和激励国内相关消费品行业转型升级、优化生产结构,培育中高端消费品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推进汽车消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等重点消费品领域转型升级,优化商贸设施物流设施空间布局,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高标准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消费商圈。第二,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创新服务消费供给。伴随着平均教育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同时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日益明显,丁克家庭与单身人群占比逐年增加,文化旅游体育消费、健康养老家政消费、教育培训托幼消费等服务消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疏堵并举,加强相关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的服务消费新业态。

  完善公共保障体系 推进消费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

  文章认为,完善公共保障体系、推进消费金融服务供给侧改革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因素。研究表明,支出的不确定性是中国居民家庭高储蓄动机至关重要的原因,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导致的流动性约束又加重了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这个角度而言公共保障体系完善与金融体系改革将成为缓解居民家庭“不敢消费”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因素。公共保障体系完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快推进“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提高民生型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第二,加快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让目前的中老年家庭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收支预期;第三,积极探索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现金补助、实物补助和救助补助相结合的社会补助方式,更好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作用。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利用数字技术和科技手段发展普惠金融,在风险良好定价与承担的条件下提高中低收入居民家庭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缓解居民家庭在创业与消费方面的流动性约束。第二,全面落实“保险业姓保”的要求,加快保险服务业的开放,稳步提升商业保险密度和深度,稳步推进商业保险产品创新和商业保险监管,更好地发挥商业保险对于居民家庭风险转移和共挡的功能。第三,有效解决住房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单一和政策性住房金融发展滞后共存的难题,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增加多层次住房供给,保持住房价格基本稳定,减缓住房投资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第四,因地制宜推进消费金融模式创新,同时构建居民家庭杠杆率快速上升与居民家庭债务积压的监控与预警机制。

  统筹推进消费环境 与理性的消费文化建设

  文章提出,统筹推进消费环境与理性的消费文化建设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长期保障。消费环境涉及到商品的生产环节、供应环节、贸易流通环节和后续评价环节等,消费环境能显着影响消费结构、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建议加快完善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消费后评价机制和消费者维权机制,以改善市场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为目标,研究促进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的消费环境的体制机制条件。推进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倡导和培育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理性消费文化。旗帜鲜明反对过度负债消费、反对过度消费、反对奢侈型消费与炫耀性消费、反对成瘾性消费,最终达到消费与生产、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促进与平衡。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