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古厝承载浓浓乡愁 晋江塘东侨村故事多
http://www.CRNTT.com   2017-03-15 10:25:19


蔡本油故居
  中评社香港3月15日电/塘东村位于晋江市金井镇,东连陆地,西临大海。在这传统沿海村落里,燕尾脊古厝与番仔楼交相辉映,一座座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正向我们述说着那代代相传的故事。

  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中国侨网报道,塘东村虽僻居海隅,却不乏文明气象,历代名人辈出。最早出仕的人便是蔡缵,明嘉靖十年(1531)中举,授官湖广长沙府推官,后升任同知。由于他勤于职守,廉洁爱民,在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吏部考绩时,蔡缵以其杰出的政绩取得第一名。当时泉州知府俞咨伯就在塘东立了一座拱门状的辛丑部元坊,以示褒扬,如今这座牌坊还完好地矗立在塘东村蔡缵故居旁。蔡缵的曾孙、明末著名易学家蔡鼎也出生在蔡缵故居。这座古厝经后人历代修葺,至今保存完好,传统闽南砖木结构的建筑,墙上有着工笔彩绘、花鸟走兽等装饰图案,使古厝熠熠生辉。

  踩着青石板路走过小巷,便是一座二进五开间、右带护厝的进士第。据村民老蔡介绍,塘东人蔡德芳自幼随父到台湾鹿港读书,同治十三年(1874)高中进士。蔡德芳一生多从事台湾的教育事业,先后掌教于台湾鹿港、彰化等地的书院,培养出不少人才。清廷甲午战争失败后,蔡德芳愤然内渡回乡,在塘东筑室而居。历经多年风雨,进士第虽有所损坏,但从建筑上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构件,仍可看出当年风采。
蔡氏家庙古色古香

  塘东人以蔡姓为主,属青阳衍派,南宋末年,蔡氏先祖蔡我东带领族人迁居而来,把村子建在池塘的东边,取名“塘东”。说到村中的古厝,便不得不提东蔡家庙。

  据悉,东蔡家庙始建于明末,如今我们看到的是重建于民国元年的建筑。最富有特色的要数祠堂的屋脊,祠堂采用近10米高的中脊,使屋脊显得特别高峻,加上精美木雕的点缀,整座祠宇显得颇为壮观又不失古色古香,游人路过此地都不免驻足欣赏这座古建筑的魅力。相传因为屋顶坡度急斜,当年粘瓦工人施工时都要在腰间系上保险索,以防立足不稳滑落下来。“塘东崎,檗谷大,庄厝祠堂盖南门外”,这句俗语中的“塘东崎”即指东蔡家庙的屋顶高斜俊俏,名闻遐迩。与东蔡家庙媲美的还有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992年重建的蔡氏家庙。世代蔡氏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传承优良家风。

  古厝承载浓浓乡愁

  塘东村华侨众多,早在明代就有不少族人前往吕宋、仰光等地谋生,艰苦创业,他们在海外发家后,回乡建起一栋栋中西合璧的大厝,资助家乡修建道路,造福桑梓。

  蔡本油故居是村中番仔楼里最出名的一座,坐落于今塘东菜市场旁,这座建于1922年的建筑,有着罗马式拱券、红砖方柱、钢筋水泥、花岗岩,屋内既有中国风的兰竹图、仙鹤图,也有西洋风的葡萄、蝶形装饰,中西结合颇显韵味。

  据介绍,蔡本油是塘东村著名旅菲华侨,初到菲律宾时从小本生意做起,经过20年的努力拼搏,发展成为菲律宾“糖王”。蔡本油致富后不忘本,不仅在菲律宾筹建菲律宾锦东同济会,支持家乡建设,还在家乡建造了两座楼房,一座是西式番仔楼,一座是中式双层楼,两楼并列。采访中,一位刚从海外回乡的老太太告诉记者,每逢回乡她都要到这座古厝里看看。家乡的出砖入石,正是海外华侨不可磨灭的乡愁印记。

  行走在村中,你可能还会听到关于“国姓蛤”“国姓瓶”的故事,也可能听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故事……漫步在海边木栈道上,你还可亲眼目睹玉带沙堤,沉醉在美如画的海景之中。这座海滨侨村不仅景色美,故事也多,近来愈加受游客青睐。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