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隐于伦敦:“中国热”的背影
http://www.CRNTT.com   2021-03-01 11:06:27


 
  18世纪末,卡洛琳王妃决定将“宝塔”改为托儿所,她自己在里面带大了几个孤儿。坊间有指其中一个孩子实是她与一秘密爱人所生,但也仅停留于传闻。为孤儿遮挡过风雨的“宝塔”,19世纪也为泰米尔的难民提供过栖身处。30年前,伦敦路易舍姆区政局接手已成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建筑的“宝塔”,不久便挂牌出售。一对建筑师夫妇买下小楼,住了进去。如今“宝塔”所在的小路曲径幽深,街名就叫“宝塔园”。门前的竹林掩不住屋顶的异域风情,路人经过,常被吸引驻足,但也知晓私人地盘不便久留,匆匆看几眼,好奇心也就让位给了礼貌。

  不久前在伦敦圣詹姆斯公园散步,一处河道旁有指示牌说明19世纪该处曾有过一座中国宝塔,可眼前只见水静鹅飞。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呢?原来,1814年时英格兰庆祝对法战争结束,皇室决定计划一场“和平庆典”。整场活动由英国发明家与火箭炮先驱威廉·康格里夫来作部署。其中,他专门指定要在白金汉宫旁的圣詹姆斯公园内,用木头建一座“优雅而高挑”的七层中国宝塔,塔上挂满煤油点亮的灯笼,塔底的运河上还要搭一座油上明漆的中式桥。这样设计是为了宝塔屹立在庆典烟火汇演的中央。庆典当晚皇室成员与平民百姓齐聚公园,园内乐队齐奏,小吃摊边烟火缭绕。可惜良宵短暂,木材、烟花与煤油灯这样的易燃搭配,在午夜没到时已演变成为灾难:七层木塔顷刻起火,造成伤亡数人。到火势被控制住时,宝塔烧得只剩下一层。旁边的桥虽没着火,但保留到1825年也被拆除。

  18世纪的“中国热”显然余温未尽。1842年,伦敦西区的“骑士桥”又为一次展览建造起一座“中国亭”。后来亭子永久搬到了伦敦维多利亚公园内,可惜“二战”期间被炸毁,到几年前才重新仿造了一座。我曾专门到这座伦敦最早对公众开放的公园里看过。经过一道中式木桥后,河边陡然出现了一座四角攒尖顶的亭子,绿梁红柱好不惹眼。走近了听见一阵喧哗,亭里摇摇晃晃走出三五人,留下亭内一地空啤酒瓶。不知从哪儿来的一只蛤蟆,跳进了草丛消失不见,一如当年那股“中国热”,随一江春水东流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