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美国加大建筑拟因排华“污点”改名 
http://www.CRNTT.com   2018-11-20 09:41:03


“波尔特楼”。(美国中文网/伯克利法学院官网图片)
  中评社北京11月20日电/据美国中文网报道,日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院长宣布,因涉及19世纪排华言论,他决定建议学院将“波尔特(Boalt)”这个名字从学院的建筑及所有组织或活动中去除。接下来,学院会向校方提交一个正式的申请,建议将学院主楼“波尔特大楼”更名,最终将由伯克利大学校长定夺,预计这个决定会在2019年夏天做出。

  非官方的“官方名称”

  要了解这个消息的意义,就要知道“波尔特”这个名字对于伯克利大学法学院的重要性。波尔特并不是这所全美顶级法学院官方名称的一部分,但很多人在提到它时都会用“波尔特法学院”或“波尔特大楼”来代指,因为这个名字几乎从成立之初起就伴随着法学院。

  伯克利法学院的前身是法学系,于1894年成立,1912年成为一个学院,设立在伯克利大学主校区内1911年建成的“波尔特纪念大楼(Boalt Memorial Hall of Law)”里。1951年,学院搬到了现在所在的学校东南角新楼里,也把“波尔特大楼(Boalt Hall)”这个名字一并搬了过来,此前的波尔特大楼则改了其他名字。

  波尔特的名字自此就一直与伯克利法学院联系在一起—除了波尔特大楼,学校里还有“波尔特校友会”“波尔特学生会”“波尔特环境法协会”等以此命名的组织,法学院的校友们也把自己称为“波尔特人(Boalties)”。

  伯克利熟悉的人名却是种族主义者

  “几年前我在学校图书馆里,无意中读到一本讲反华人的小册子,是一个叫约翰•波尔特的人写的。我自己就在法学院工作,也在伯克利住了很久了,所以马上想到:这该不会和法学院名字里的那个约翰·波尔特是同一个人吧?做了研究以后我很快就确信,他们确实是同一个人。”

  在伯克利法学院担任讲师、同时自己也是律师的Charles Reichmann,是这起更名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他首先发现了波尔特的这段历史,提出更名,也是他去年公开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让这件事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Reichmann说,他当时发现的小册子叫作“中国问题(The Chinese Question)”,写于1877年,那时候波尔特年约40岁,大力提倡应该对中国赴美移民加以限制甚至彻底禁止,因为他们“从中国带来各种病毒”,“和我们不一样,华裔永远都无法融入美国”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