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60万中国学子负笈海外 文化传播新生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18-06-02 10:29:09


芬兰当地小学邀请于韦斯屈莱市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去他们那里参加国际日活动。图为该校五六年级学生在摹写志愿者谢宝玲交给他们的中国书法。
  中评社香港6月2日电/当下,一些海外学子尝试借助经典外译、国际翻译大赛等形式,利用所在学校的社团、友好家庭、社会组织等平台,阐释中文蕴涵的独特韵味,传播中华文化。

  学子外译经典

  期待由中外文化工作者合作完成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中文——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日益走向国际,世界掀起“汉语热”。

  但是,许多海外学子都意识到:如果只是停留在学习语言的层面,还不能真正达到“热”的效果。更深入的学习层面,是对中文意境的理解和传播。“在翻译学中,有一个语言的不可译现象。”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现就读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荣晗说,“中国文化中的意象、韵律和意境有其自洽(Self-consistent)体系,西方的文化、历史和哲学也有自己的系统;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通约性——也就是不能简单互译。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单凭让更多人学习中文还是不够的,必须要让更多的人通过经典著作了解中华文化意蕴。”

  巴黎索邦大学的黄一凡也认可这种观点,她认为:“中国经典作品能讲好中国故事。文化的交流必须要抓住核心。”目前,黄一凡正在翻译诗人袁枚的作品《苔》。她坦言:“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中的很多字在外语中无法找到对应义,这个时候就需要注释。而这最好由中国的翻译家和西方汉学家或者文化工作者合作完成。”

  但黄一凡的“野心”并不局限于此。她接下来的目标是翻译《牡丹亭》和《西厢记》等传统名篇,把文本翻译和舞台表演融合起来。她表示:“从事外译经典工作的人不少,已不算个别现象。在读本科的时候,学校开设了《中华文化外译》的课程。许渊冲先生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和赵彦春教授的《英韵三字经》都是我们的案头书。越来越多的人爱上经典翻译,让世界领略中国之美。”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