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货币化应适度 数量限制与规则制约是关键
http://www.CRNTT.com   2020-05-08 10:12:45


  中评社北京5月8日电/据21世纪经济报评论,近日,有专家撰文表示,在(中国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这种新的条件下,是否可以考虑财政赤字适度货币化?比如,如果由央行直接购买特别国债,不但可以避免国债向市场发行产生的挤出效应,而且可以产生和央行扩大货币供应不同的效果。

  他认为,没有必要担心赤字货币化引起通胀问题,因为现在整个货币运行状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胀的机理也发生了改变,导致通胀的可能性非常小,几乎为零。国外十多年来的量宽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且,适度地实现赤字的货币化,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成一种新的组合,缓解当前财政的困难,也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比货币政策仅在再贷款、降准降息方面采取措施更有效。

  财政赤字货币化现象已经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购入国债和其他资产,在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时候,进一步变成了无上限宽松。比如,英国政府宣布,将财政部在央行的透支账户规模暂时扩大到不受限制的数额。由于日本、美国等国家在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后并未引发通胀,近些年现代货币理论(MMT)开始大行其道。这个理论认为,对能够以本国货币借贷的国家来说,财政赤字并不可怕,因为赤字可以货币化。2016年,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也提出了“货币融资的财政计划(MFFP)”,认为可以通过永久性地增加一国货币存量,为财政支出直接提供融资。

  我们应该看到,美日等国之所以存在赤字货币化现象,主要原因是长期依赖货币政策,而没有对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在其政治体制下,无法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从而陷入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这种依赖会越来越大,以至于上瘾,当到一定规模后,就没有了回头路,直到最后陷入长期零利率或负利率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与这些发达国家经济长期停滞不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结构性改革会释放更多空间。作为转型经济体,中国不需要过度依赖货币政策,甚至要引以为戒,避免重蹈美日的覆辙。

  首先,赤字货币化在这些国家没有引起通胀不等于在中国不会导致通胀。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每一次货币宽松政策都会带来房价暴涨以及包括人工、服务业、农产品等价格上涨。每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都会对制造业产生挤出效应,迫使资本流入房地产与金融领域,从而恶化经济结构与收入分配。事实上,美国自启动量化宽松之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