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台湾青年罗鼎钧“登陆”记
http://www.CRNTT.com   2020-04-19 10:09:56


 

  “从小,我爸妈就和我讲述大陆的方方面面,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所以,我自小就喜欢看大陆、看中国历史的相关书籍。”11岁那年,罗鼎钧有了第一次亲眼看大陆的机会。

  1998年,彼时11岁的他,跟随父母第一次来到大陆。第一次登上长城,第一次看到雪,第一次感受中华文化,走进北京故宫、颐和园……但对于当时还是小学生的罗鼎钧,书本中的大陆变成“眼见为实”,对他的冲击并没有预想的强烈。首次大陆旅行留给彼时他的印记,更多的是大陆的美食和大陆人民的友善,“印象中,买东西店主总是给的很多,又便宜又好吃……”

  2008年,时隔10年,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上大三的罗鼎钧,因为报名参加海协会组织的“中华文化研习营”,有了第二次“登陆”机会。

  北京怎么变化得这么快?高楼林立、轨道交通发达……2008年1月正是北京举办奥运会前夕。跟随中华文化研习营,走进鸟巢、水立方、CBD街区、北京城市规划馆,身处其中的罗鼎钧,一个问题始终萦绕他脑际:为什么北京能发展得这么快,而家乡台北还停留在上小学时的模样?

  “这次体验,可以说打开我重新认识大陆的兴趣之窗。”罗鼎钧回忆道。

  2008年后,伴随两岸交流的升温,面向两岸青年间的交流也频繁密集起来。每年寒暑假,罗鼎钧都积极寻找机会,争取来大陆走走看看。

  2011年,在台湾淡江大学读中国大陆研究所二年级的罗鼎钧,获得到大陆吉林大学交换学习一学期的机会。

  “没想到,用大陆的话讲,一个纯正的南方人,到东北那是相当适应。”半年交换时间,罗鼎钧不仅喜欢上大陆东北人的豪爽,还喜欢上了东北的饮食,“锅包肉、酸菜白肉锅,都是我的最爱。没想到后来,又找到了东北太太。”说到半年交换学习给自己日后人生轨迹带来的缘分,罗鼎钧莞尔,他的“登陆”步伐也一发不可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