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不能让隐形的限制成为求职“路障”
http://www.CRNTT.com   2020-07-05 11:18:51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不能让隐形的限制成为求职“路障”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中工网评论员 郭振纲

  就业领域的任何有形或无形的限制性因素,都会影响求职者求职之路的顺畅,甚至会影响“保居民就业”任务的完成。

  “就业政策建议——您来提,我来应”,6月24日至7月31日,人社部联合人民网通过《领导留言板》平台,面向公众征求就业政策的意见建议,重点围绕清理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取消涉及就业创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破解就业创业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等问题开展。活动发起后的5天时间,收到网友留言1600余条,其中不少网友的建言和“专业限制”这个关键词有关。(见6月29日人民网)

  “土木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不属于土木工程专业”“邮政系统招考不包括物流管理专业”“学校自设专业没有纳入专业目录”……一些因为专业限制被堵在求职路上的网友,在留言板上留下这样的期盼:专业描述能不能明确一些?可否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更新专业目录?专业目录的名单能否更全面?等等。这些期盼是对求职状况的真实反映,更是对清除求职“路障”的急切呼吁。

  因为专业描述不全面、专业名称不完全一致,而无缘报考公务员或者难以跨入心仪职业门槛的现象,不时出现。这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名录与招聘单位根据人社部门列明的专业名称不同步,用人单位机械理解专业名称而不深入审查专业的关联度有关。

  比如,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有的按照大类划分,有的在大类专业下设多种细分专业,这些细分的专业并没有及时与人社部门的招聘专业目录对接,有关部门也没有给出一个大类下包含若干细分专业的解释性说明,而招聘单位则要严格按照人社部门列明的专业目录确定报考专业要求。名称上的不一致、专业上的不对应、执行上的刚性要求,导致招聘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在专业上的错位,客观上形成了对正常求职、就业的隐形限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