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刘乃强:从黎智英献金门看香港反共资金操作
http://www.CRNTT.com   2014-07-29 00:28:58


刘乃强
  中评社香港7月29日电(作者 刘乃强)很多对香港政治感兴趣的朋友,分析局面的方法学仍然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为政圈主要的力量还是政党和民选议员。自从天星、皇后、反高铁等抗议运动的出现,我们能够明确感觉到这些传统的政治力量已经无法主导议题,或带动群众情绪。今天香港的政党和民选议员,充其量只是政局的配角,但“到底谁才是主角?”这个问题,大家却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黎智英“献金门”曝光,彻底解答了这个问题。

  香港的公民社会在我辈进入大学的1960年代萌芽,经过1970年代“争取中文成为香港法定语文”、“反贪污、捉葛柏”等运动,政党政治和民主化的呼声逐渐成型。在争取“八八直选”失败后,香港市民终于能够在1991年第一次能够直接选举立法局议员。当年很多大学生精英都曾经抱着理想主义,希望透过参与政治改造社会。那是一个实践和反思的年代,《经济日报》的石镜泉在金禧中学当老师,进行新颖的教育方式实验;社工出身的李植悦1983年已经获选为市政局议员,但很快就退下政治的火线,转行当律师;中原地产的施永青中学时信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毕业后曾在左派学校任教八年,至今仍然喜欢一边谈地产市道,一边讲社会主义。

  青年总要经历过激情与叛逆的年代,否则社会便没有生机。这些社会参与,作为一种经历,对年轻人来说甚有帮助。这些选择离开政权的人士,我们不能简单斥责他们“为了利益背弃理想”,而应该愿意对于他们愿意急流勇退、反思与进步而致以深深的敬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