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新对抗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http://www.CRNTT.com   2017-10-08 00:20:24


新阶段的两岸关系,对抗的成分明显增加。
  中评社╱题:两岸新对抗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郭震远(北京),中国海洋大学海峡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

  经过两年多的观察、研究以及争论,大陆涉台学者对于蔡英文执政后两岸陷于新对抗,两岸关系严峻、复杂,已形成基本共识。现在可以对两岸新对抗在更广阔背景上,作出更深刻的判断。

  可以确认,由蔡执政引发的两岸新对抗,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终止,更不是进程的逆转,而是进程的又一个新阶段。新对抗已经并将继续导致,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主要矛盾,两岸融合发展与分离发展【注】博弈的对抗化和深化。但可以肯定,大陆必将赢得博弈的胜利。由此,将迎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又一个更重要的顺利推进新阶段。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是实现和平统一必经的过渡时期

  人们通常认为,两年关系和平发展开始于2008年5月马英九在台湾执政。但着眼于两岸关系全局,着眼于中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历史全过程,就应确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实际上开始于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这清晰显示了,大陆已明确确立争取实现和平统一的战略目标。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统一进程、两岸关系和大陆对台工作发生的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转折性变化。事实已显示并将继续显示,实现和平统一,必将经历漫长、曲折的过渡时期,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

  1、大陆宣布并开始执行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战略目标

  和平统一成为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大政方针、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在1979年初宣布并开始执行,有着十分重要、十分深刻的背景。1978年12月中下旬,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当代中国这三件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同时发生,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在当时可能还没有被人们充分理解。但是经过近四十年,回望历史就发现,当年同时发生的这三个事件,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实际上,这三个事件是一个整体。其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最核心的事件,而中美建交,以及明确宣布并开始执行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战略目标,则是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

  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1979年开始的现代化和改革开放进程,是在中国内战没有结束,中国没有实现统一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从1979年开始,发展与统一的关系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有重大影响,有时甚至可能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宣布并开始执行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战略目标,是妥善处理发展与统一关系的最有效途径,1979年以来近四十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战略目标必将持续坚持。

  2、两岸关系变化经历的曲折过程

  1949年以后,两岸曾长期处于严重的军事对抗、对峙之中,尤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之前的十多年中,两岸之间多次发生规模不等的陆海空战斗,充分显示了中国内战没有结束的事实。六十年代中期后,两岸之间成规模的陆海空战斗基本没有再发生,但两岸之间严重的军事对峙,则继续延续。此外,从1949年开始的漫长岁月中,两岸一直处于全面、完全隔绝的状态,没有任何政治、经济、文化、人员的往来交流。两岸之间长达数十年的这种严重军事对抗、对峙,以及全面、完全的隔绝,充分表现了两岸之间深刻的敌意、仇恨。这是1946年6月全面爆发的中国内战的最严重恶果,是中国内战的残酷性必然导致的结果。

  但更深层次,也更重要的原因是,1949年以后两岸各自坚持的,对于处理中国内战的目标的尖锐对抗。1949年以后,大陆坚持“解放台湾”的目标(1949年3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55年5月提出“和平解放台湾”);台湾方面则始终坚持“反攻大陆、反共复国”。两岸目标的尖锐对抗,在导致了两岸之间深刻敌意、仇恨的同时,还有更深远、更严重的影响。就是必然给目标的调整,以及目标改变后的中国统一进程的推进,都形成难以预料的困难。如前述,1979年大陆方面宣布并开始执行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战略目标,这是大陆方面对于处理中国内战、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和政策的转折性调整。但台湾方面的第一反应却是对抗性的。1979年1月3日,台湾领导人即称“必须提高警惕,洞悉中共统战伎俩”,随即提出对大陆“不妥协、不接触、不谈判”的“三不政策”,继续坚持对抗、敌视。虽然由于大陆方面自1979年1月1日起,即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两岸严重的军事对峙开始缓解,但缓解进程缓慢,而两岸的隔绝甚至直到1987年底才开始打破。在随后的三十年中,1949年以后的两岸隔绝完全打破,两岸的经贸交流、人员往来快速增长,达到了庞大规模。

  但十分遗憾的是,两岸之间有了相对缓和、有了开放,可是中国统一的进程并没有同步推进。而且由于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蔓延,两岸和平统一进程还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障碍。显然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必然需要漫长、曲折的过渡时期。

  3、两岸关系进入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过渡时期—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时期

  上述事实清楚显示,1979年1月以来近四十年的两岸关系,完全不同于此前三十年的两岸关系,而且随时间推移,差别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刻。现在已经可以肯定地认为,1979年1月前后的两岸关系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1979年1月之前三十年两岸关系的基本特点:一是严重、持续的军事对抗、对峙,二是完全、全面的隔绝;1979年1月之后近四十年的两岸关系基本特点,一是逐渐稳定的相对缓和,二是广泛、大规模,而且快速发展的交流。所以,从中国统一的进程观察,很明显,1979年1月之后的历史时期,是越来越有利于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历史时期,是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最重要、最深刻转折的时期。

  很明显,1979年1月大陆方面宣布并开始执行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战略目标,启动了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由此,两岸关系进入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过渡时期,即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中国统一和两岸关系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不仅首先必须打破、消解长期形成、积累的敌意、仇恨,而且更必须遏制、消除岛内“台独”势力搞“台独”、搞分裂的图谋和影响。同时,还必须实现两岸的融合发展,形成两岸命运共同体。所以,这一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过渡时期,必然十分漫长、高度复杂、充满跌宕起伏。但和平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两岸民众共同的根本福祉,在大陆方面坚定不移的主导下,作为过渡时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虽然十分漫长、高度复杂、剧烈跌宕起伏,但决不会终止,而必然在曲折中不断推进、不断深化。

  两岸的新对抗
  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事实表明,近四十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在正进入第四个阶段。阶段性是进程的形式特点,但却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在深层次上充分表现了进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人们不仅应重视各个不同阶段两岸关系的特点,同时还应重视,作为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两岸关系深层次上的共同特点,即同一历史时期两岸关系的基本特点。这是更深刻地认识不同历史阶段的两岸关系,特别是整个历史时期的两岸关系必不可少的。

  2016年5月,蔡英文在台湾执政后,两岸关系迅速陷入新对抗。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两岸的新对抗是1979年开始的,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过渡时期,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一个新阶段。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没有因新对抗而终止,实际上还将进一步更加深化。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时期的两岸关系阶段性变化及其基本特点

  1949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变化的两大历史时期中,两岸关系变化的阶段性的表现并不相同。1949年到1978年的两岸严重军事对抗、对峙,以及完全、全面隔绝的历史时期,两岸关系变化虽然也表现出阶段性,但不很明显;1979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时期,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突出的阶段性。从1979年到2016年,两岸关系已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1979年到1988年,蒋经国在台湾执政,台湾当局在坚持“反共复国”政策的同时,对两岸关系开始有所松动,两岸严重军事对抗、对峙开始缓和,完全、全面隔绝开始打破。由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进入启动阶段。1989年到2008年5月,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执政,不断强化推进“台独”政策,两岸统“独”对抗第一次明朗化,空前激烈、严重。但同时,两岸传统的军事对抗、对峙继续缓解;在台湾当局的严格限制下,两岸的隔绝加速打破,两岸的交流全面、快速推进。由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第一个高度复杂的阶段。2008年5月到2016年5月,马英九在台湾执政,台湾当局虽然对实现统一明显犹豫、保留,但接受九二共识、坚持一中原则、反对“台独”,两岸的政治互信明显强化;台湾当局对两岸交流采取积极开放的政策,两岸之间广泛的交流持续、快速发展,达到庞大规模,基本实现了双向交流的机制化。由此,形成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一个顺利推进的阶段。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