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危机与转机
http://www.CRNTT.com   2020-03-15 00:10:56


2020 年国民党在“总统”及“立委”两项选举都输
  中评社╱题: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危机与转机 作者:黄清贤(天津);原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部主任,现为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两岸关系研究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国民党只要把握“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中国”基础,以及“九二共识”的两岸内部矛盾调和特质,不要将“内部”的两岸关系,异化成为“外部”的国与国关系,则就能站稳既具台湾主体性,又不会流于独台、华独、台独危险的两岸定位,与中国大陆继续平等、尊严地互动。

  总之,所谓的台湾主体性绝对不是“反中”的台独、让人民陷入危机中,而是做一个可以安居乐业、有生活自信与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主体;为此,国民党应该接地气地把握与宣传“九二共识”,不要因历史遗绪或外力的挑拨误将大陆当作敌人,而是在“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中国”基础上,将对岸视为兄弟或家人,则台湾主体性才能真正实现,两岸关系才能真正地长治久安,共创属于两岸人民幸福的新时代。

  一、主题意识

  台湾2020年大选结果揭晓后,中国国民党因为总统大位与立院多数的两项选举皆输,党内竟对以往两岸关系的强项,也就是能与大陆互动的“九二共识”产生怀疑,甚至主张抛弃“九二共识”,误以为民进党大举获胜是因为力举“抗中保台”大旗。民进党是由于存在“台独党纲”,无法与大陆互动而需“反中”,可是集体焦虑的国民党却不思阐明其两岸优势,迷思于抢“反中”大纛,使得未来发展陷入危机。

  国民党虽然败选,但总统选举还有552万票、38.6%得票率,不分区立委也有472万票、33.4%的得票率,区域立委选举更有563万票、40.6%的得票率,亦即除了多党竞争的不分区立委选举外,主要是两党竞争时的得票率仍有大约40%的比例。如果说“九二共识”不得人心,两岸和平与发展不被重视,那么这四成选民为何不投给高呼“抗中保台”的民进党?所以国民党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相对于其他政党的品牌优势是什么,找回自己在政治竞争市场的正确定位。

  事实上,国民党由于这些年来的两岸定位偏移,对“一个中国”失去操之在我论述的主观信心与客观能力,让原本的“大陆政策”逐渐转化为“两岸政策”,也弱化了处理两岸关系的优势。因此本文将回顾国民党自2000年以来的大陆政策变迁,亦即首度在野、再次执政、再度在野的两岸关系主张,瞭解其来龙去脉,接着分析国民党大陆政策的错误迷思与认知误区,然后指出国民党化大陆政策危机为转机之道。

  二、首度在野的大陆政策

  国民党在2000年的总统选举失利,2004年仍未能夺回总统大位,但因民进党让两岸渐入险境,因此也造就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展现优势地位的机会,其两岸政策的里程碑,可谓是2005年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内容。

  回顾当时的环境,正是首次执政的民进党陈水扁总统,陆续在2002年提出“一边一国”、2003年推动“催生新宪法”、2004年进行“公民投票”,中国大陆则在2005年出台“反分裂国家法”反制,使两岸关系剑拔弩张,气氛紧张。

  此时,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前往了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地进行和平之旅,在2005年4月于北京与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谈;这是时隔一甲子,亦即继1945年10月的蒋中正与毛泽东在重庆会谈后,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进行的会谈。两党会谈后,共同发布新闻公报,揭示双方基于“正视现实,开创未来”,达成三项体认、五项愿景。

  三项体认包括:

  (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共同主张。

  (二)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三)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至于五项愿景则是:

  (一)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

  (二)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三)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四)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空间的问题。

  (五)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

  上述的三项体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国共两党建立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最重要基础,“促进两岸交流,发扬中华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是国共两党对于两岸互动的重要认知。

  在五项愿景的部分,“两岸谈判”是国民党自1990年9月,为了处理偷渡客的遣返问题,两岸政府委托红十字组织签署《金门协议》后,一直推动的大陆政策;“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包括三通直航、投资保障、产业合作,乃至于希望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等,都是国民党陆续推动的大陆政策重点。

  “参与国际空间”是在1995年的“江八点”与“李六条”曾经涉及,国共两党在2005年实际提到,优先讨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活动的问题,也就是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寻求最终解决办法;因此后来能够以世界卫生大会WHA观察员身分与会,创造台湾参与国际空间机会,正是国民党大陆政策发挥的成果。

  “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则为国共两党增加互动机会,建立有效解决两岸人民问题的沟通桥梁,亦即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议题的研讨,所以也就有后续的“党务人员交流”、“国共论坛”等,突显了国民党相对于民进党,有能力造福台湾人民的大陆政策优势。

  至于“和平协议”可谓是当时最具意义,但迄今无法有效推进的愿景。其中提到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这些对于两岸尤其台湾而言,正是重中之重,可惜由于两岸过往的敌对历史情结,以及当代的主权对抗纠葛,和平协议淹没在抹红的政治口水中。

  无论如何,这五项愿景是建基于三项体认之上,而三项体认又是源自于“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因此大陆才会有“九二共识”是定海神针、难以撼动的说法,这也是国民党有能力与对岸互动、为台湾民众谋福利的关键。

  三、再度执政的大陆政策

  2008年的台湾大选再次政党轮替,担任总统的马英九在2009年兼任国民党主席,2012年、2013年继续连任总统、党主席;连胡会时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仍是马英九主政时的国民党大陆政策脉络。由于迷思于选举少碰两岸政治敏感议题,因此大陆政策也在逐渐变迁中;如果从五项愿景的项目观之,国民党的大陆政策变迁有所进展,但也有所退缩。

  “两岸谈判”在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后,中断十年的海基会、海协会制度化沟通协商管道,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旋即恢复,两岸协议陆续签署。同年6月在北京签署《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等二项协议;11月则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等四项协议。

  两岸协议总计从2008年6月至2015年8月,海基会与海协会高层的十一次会面,共签署23项协议,一口气将1995年到2007年缺少的“两岸谈判”,补课式地结出丰硕成果。

  在协议的积极签署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出现快速发展,不只在2008年后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23项协议,加强投资与贸易的往来与保障等措施,而且2010年历经1月、3月、6月的三次正式协商,十次以上的各种形式沟通,6月29日在重庆正式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可惜2014年3月发生太阳花学运,让2013年6月签署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无法施行,连带影响两岸货物贸易的签署,使得补足ECFA完整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成果不能展现。

  “参与国际空间”则由于两岸关系的良好互动,因此开启了国际组织参与的诸多成效,包括纳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卫生条例》(IHR)运作,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府采购协定》(GPA)。另外,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9年至2016年间,邀请卫生福利部部长以Chinese Taipei名义、观察员身分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主席则于2013年邀请交通部民航局长,以贵宾身分出席第38届大会。这些都是国民党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以正确的大陆政策展现亮丽成果。

  “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则从2005年后就开始开花结果,以“国共论坛”为例,2006年4月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国共经贸论坛”,2006年10月在海南博鳌举办“两岸农业合作论坛”,2007年4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后续在马英九任内也都以“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为名举办,直至2015年5月,时任国民党主席的朱立伦在上海参加了第十届论坛后才改变名称。事实上,这些也都是由于“九二共识”的基础,国共才能透过定期沟通平台,有机会在平台上为两岸民众创造经贸与文化的发展机会,并解决相关问题。

  不过,相对于前述两岸关系的进展,“和平协议”的争议历程却看出国民党大陆政策的退缩;也就是对于“和平协议”,不但有“台独党纲”的民进党铺天盖地抹红,连国民党都有人对此存疑,显现国民党对于大陆政策的信心与论述不足。

  当时是马英九在竞选连任总统前的2011年10月,提出未来十年内不排除与对岸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结果在台湾内外各界压力之下,基于对选情的判断,并未进一步阐释,而是提出了大陆政策往两岸政策偏向的“十大保证”:

  (一)一个架构:“在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并且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

  (二)两个前提:在台湾民意达成高度共识及两岸累积足够互信的前提下,才有推动商签和平协议的可能。

  (三)三个原则:在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国会监督之下审酌推动,谈判前、后都必须让国人瞭解政府的作为,务必做到尽可能的透明化。

  (四)四个确保:分别是确保中华民国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确保台湾的安全与繁荣、确保族群和谐与两岸和平、确保永续环境与公义社会。

  这十项保证虽然提及“九二共识”,但内文说明时却重申“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而且更强调指出,商签“两岸和平协议”不是为了要统一,政府“不统、不独、不武”的立场十分明确,因此政府不会与大陆谈统一的问题。

  从“九二共识”需连结“一中各表”,到“不统、不独、不武”,再到“不会与大陆谈统一”,中国国民党的党务规章前言指出“追求国家富强统一之目标”、党章第一条所说的“统一的国家”,“统一”已经逐渐从讳言到消失;随着有“台独党纲”的民进党铺天盖地论述“中国政策”之下,有“统一党章”的国民党竟也将“大陆政策”逐渐转化成为“两岸政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