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专访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05-06-11 17:26:39


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谈两岸新局势。 
  中评社香港6月11日电(记者潘星薇、陈巧聪)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章念驰今天在香港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谈及连宋访大陆后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胡扁会』的可能性、台湾公投入宪、大陆对张俊雄接任海基会董事长的看法、王马之争等等,以下为专访全文:

  记者:大陆怎样评估连宋大陆行的成果,『胡连会』、『胡宋会』共识落实情况如何?

  章念驰: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首先,对于连宋的来访,到底取得怎样的一种成果,如何客观评价。第二,这次来访到底对台湾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也要有客观的评价。第三,目前我们建立起来的共识,怎样把它落实,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一般人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还是比较模糊的。

  我认为连宋的来访,有两个成绩。第一是超越了国共两党过去长期对峙的意识形态,为什么双方乐意如此,因为大家都意识到有共同的使命,就是反对台独,这点跨越了国共两党半个多世纪的对峙,然后找到了共同语言,这在国共两党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是跨越了海峡两岸长达半世纪以来的对峙局面。

  尤其是在民进党执政以后,把台湾社会简单地变成了两种『色』,变成统独的简单选择。台湾社会构筑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形态的牢笼,使在野党也走不出来,因为在野党很长时间只能在它的游戏规则里面,去寻找谁更爱台,最后就变成了一场比台独的游戏;一般的民众更是走不出他们构筑的这种意识形态的樊篱,一个把爱台看成是台湾的主体意识。

  而连宋这次来访,无论如何,使台湾社会这种被建构起来的意识形态给捅了一个非常大的窟窿,使台湾民众有了超越蓝绿、超越统独的一种新的选择,使他们看到两岸走共同发展、和平双赢的道路,是更加爱台,更加代表台湾、代表两岸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选择。所以,(连宋大陆行)虽然暂时没有改变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暂时也没有改变统独的结构,但是它无论如何使台湾民众开始有了一种新的思索,这对于催生台湾社会的觉醒,无疑起着先驱、解放的作用。这种作用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因为这种作用需要时间发酵,最后变成社会的动力,改变社会的现实,需要时间,我是非常重视这种意识形态的改变。

  我觉得台湾问题的真正解决,是要台湾民众自身的觉醒,我们所有的、其他的努力,只不过是催生台湾民众对选择自己前途、命运的觉醒。所以如果说台湾民众还生活在强烈的意识形态当中,还生活在情绪化当中,还不能冷静思考台湾与中国大陆这种共同命运,那么说明解决台湾问题时机没有成熟,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而不是更加的急躁。

  连宋的来访,带给台湾民众的新的选项,毫无疑问,催生了台湾民众的觉醒,这种力量是非常大的。一般人认为连宋来了以后没有改变两岸的基本格局,就觉得这种的来访的意义有限,我觉得这样的认识是不够的。连宋来了和领导人达成了5项愿景、6项共识,加起来11项,大陆将通过这些,对台湾民众释放一些新的善意,大概有八个方面,包括开放旅游、学生的国民待遇、春节包机的制度化、货运包机的日常化、国际空间、党与党谈判的机制、建立经贸论坛等等。 

  现在很重要的是落实这些东西,现在已构成三大平台。一是党与党接触的交流的平台,现在还没发挥作用,我很希望这个平台能够产生它的政治效应。当然这种平台的交流对话需要长期的积累;第二个平台,是建立经贸论坛,需要好好操作,这方面才刚开始,论坛要深思熟虑,提供可选择的方案。第三个平台是两岸农产品,国际空间,要有协商机制,现在还是隔空喊话多,表态多,还没有协商机制的平台,很多层面,有公权力对公权力,行业对行业等等。

  我想平台的建立和这些问题的深化与解决,就是两岸关系的着力点,跟过去比起来有些突破点,提供了一些载体。未来的两岸关系将在连宋的来访以后,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不应该操之过急,当然我们过度的把这些来访说成两岸关系的春天到来,那也是过分乐观。但是,过分苛求(连宋)访问,认为意义有限,那也是不算很客观的评价。

  记者:台湾前行政院长张俊雄接任海基会董事长,能不能打开两岸两会沟通的管道,张俊雄有没有机会到大陆和汪老先生见面?

  张俊雄先生离开行政院以后,他的最大愿望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接任海基会董事长,这是他多年来一直想得到的一个位置,他对这个位置看得很重,几年前我们就知道他有这个意愿,直到辜老先生去世后,他正式就任。

  对他接任,我们一点都不意外,当时他跟陈水扁有这种默契,他离开行政院后有这样的出路。从他希望去做,也表示他对两岸关系还是抱有期许,我们希望他能够真正利用这种机会,服务于两岸、造福于两岸。

  这几天,他刚接任后所说的一些话,使我们感到非常失望,但也不意外,他毕竟是政治人物,在他的立场来说这样的话也是可以想见的。

  问题是现在两岸交流的模式已突破了海基、海协的交流模式,但我不等于说两会的功能历史性地结束。两岸现在的交流跟十多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当时在两岸没有其他途径的情况下,两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有党与党直接谈判制度,其他行业与行业协商制度,这就要求海基和海协需要有更大的视野和诚意,营造两岸和缓的一种气氛。时空、内容有了很多变化,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观察海基海协这唯一通道。

  我再重复一次,我们希望他能够多做一些改善两岸关系的好事,而不要坚持过分的意识形态。

  记者:汪老先生身体好吗?大家都很关心他老人家。

  章念驰:汪老先生身体很好,但毕竟是90岁的老人,有这样的身体是不容易的,这跟他始终有事业心支撑自己是分不开的。我知道他上星期还去逛上海书店,他总是第一时间掌握资讯。

  记者:海协会会不会作出人事变动?

  章念驰:这超过我回答的范围。

  记者:今天台湾有报道说台湾总统府第一局局长赵麟5月20日前后密访香港,称这是为『胡扁会』铺路,做一些前期工作,你对此有何看法?『胡扁会』的可能性有多大?

  章念驰:胡锦涛总书记的主张非常清楚的,他的整个对台思想已经在跟连宋见面时表达得清楚无疑。我们跟台湾各党派的接触和见面是有基础和条件的,并不是像美国所说的是在没有基础和条件下见面的,所以我们不是求见面而见面,不是为见面而见面,而应该去创造见面的条件,如果俱备这种见面的条件,我想胡锦涛会乐意见面的。现在大家有一种推理,即见了在野党就必定见执政党,我想我们不拒绝和台湾执政党打交道,但基本主张需要得到尊重。
  
  两岸关系未来还会起起伏伏,甚至不排除在短期出现后退的这种可能性。看到两岸关系顺利发展而不高兴的人,一定会为两岸关系制造后退的事件,但不管两岸还会有多少起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四大方向,只要我们始持坚持,两岸关系必然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四个方向是:第一,政治上求同存异,过去我们政治上双方过于坚持双方原则立场,缺乏一种求同存异的双赢想法。这次胡锦涛与连宋见面,充分体现了这点,体现了求同存异的高度灵活性。

  第二,任何时候必须坚持促进交流。现在台独是一种自闭性的台独,关起门在台湾宣传自己的台独主张,把台独主张放大到极点,对此,交流是最有效的。磨平过去的创伤,建立信任的管道,不应因为谁执政,或者怎样而生气了,就中断各种交流;相反,我们要扩大交流的管道。

  第三,在经济上加强融合,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这不光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两岸民众的一种沟通桥梁,是建立两岸新的民族主义感情的一个载体;经贸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这种经济的关系将影响两岸的政治关系,所以要扩大交流,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对话与谈判。只有坚持对话与谈判才能使双方改变思维,同时做出让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这四点是总结这么多年来两岸关系的经验、教训和规律,不管两岸关系未来怎么变,只要我们坚持这四大方向,两岸关系必然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想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记者:台湾任务型国大刚通过『公投入宪』,大陆怎么看?会不会引起另一场危机?

  章念驰:这究竟会不会构成对我们《反分裂国家法》的直接的冲撞,这是两岸非常危险的极点。对这个问题,中央是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的,我们正在认真的关注事态的发展。台湾修宪、大陆修宪,其他国家修宪是一种常态,到底这种修宪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构成了法理台独,这方面我们应建立什么样的一种鉴别、避撞机制?应研究。民进党和国民党赞成修宪,他们认为这次修宪是杜绝了修宪,一辈子不可能再修宪,因为要动员800万人,3/4立委同意,的确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但我们不会因为门槛高,而对法理台独掉以轻心的。他们完全可以把修宪说成为台湾制定一部新宪法,可以做出不同的政治解释。

  我们还是要跟台湾朝野沟通,站在对两岸同胞负责的基础上,真正消除这种修宪法理台独给两岸带来的危险。我们并不会因为国民党赞成修宪而口软,我们在密切观察中。

  事实上,台湾民众和大陆多数人搞不清修宪,修宪是相当专业的问题。两岸就此问题缺乏沟通协商的机制,这是尴尬的问题。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的修宪,是在我们认为合理预期的范围,是符合台湾自身的需要;在什么情况下的修宪,是超过自身的需要,而构成对两岸的红线的冲撞,需要专业人士分析研究,现在对修宪下任何结论,都是为之过早。

  记者:怎样看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及王马之争?

  这是国民党的党内家务事,不能多加评论;王马之争,我们不适宜发表看法。但我相信国民党中要求年轻化的愿望,一定会实现。国民党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成为一个真正的、有能力的在野党,也一定能够实现的。我非常佩服、敬重连战主席在大家这么挽留的情况下,毅然辞去他的职务,把国民党交给新生的一代来领导,我觉得连战做出了好的选择。(全文完)        

  附:章念驰小档案:
   
  大陆知名台湾问题专家,现任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台湾问题的研究。

  主要专著、译著、论文与文章包括:《沪上春秋--章太炎与上海》,﹝台﹞三民书局,1995年;《康章之比较》,《探索与争鸣》,1989年第6期;《论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成就》,《史林》,1990年第1期;《论章先生的医学》,﹝台﹞《章太炎研究》,1991年;《论章太炎与东三省》,《史林》,1993年第4期;《章太炎与连雅堂》,《统一论坛》,1995年;《高屋建瓴,务实求进--论江泽民对台八条》,《解放日报》,1995年2月;《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共同继承中华文化》,《文汇报》,1995年2月;《跨世纪的两岸关系里程碑》,《中国评论》,1998年第7期;《台湾问题日中关系的敏感点》,《日中关系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汪辜会晤之展望》,《上海对台工作》,1998年第10期;《跨世纪的两岸关系再思考》,《东亚动态》,1998年第6期;《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东亚动态》,1998年第7期。等等。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