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推动和平发展期两岸的身份认同:中华卡与中华旗
http://www.CRNTT.com   2013-12-22 00:16:13


在两岸关系上,最大的民族认同就是“中华”二字。
  中评社╱题:“推动和平发展期两岸的身份认同:中华卡与中华旗” 作者:张亚中(台湾),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和平发展期可以推动的认同工作

  推动两岸的共同认同,一直是这几年来我与两岸统合学会朋友们的重要工作。人员与经贸的往来,学术性的思想交流有助于彼此的瞭解,但是却难以扩大与深化彼此的重迭认同。

  政治性的重迭认同建立,必然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论两岸统合的路径〉(张亚中,《中国评论》,2009年4月号,总第136期)与〈两岸统合的实践〉(张亚中,《中国评论》月刊2010年6月号,总第150期)两文中,我提出了“签署和平协议”、“推动文化统合”、“推动货币统合”、“推动经济统合”、“强化身份认同”、“建立止戈立信机制”、“国际共同参与”等七个面向拟订未来的努力方向。

  这七大方向中,有些有优先顺序,有的需要在和平协议签署以后才可能顺利的推动,例如两岸在政府间组织的“国际共同参与”,两岸“止戈立信机制”的建立。有的是现在即可以推动,其中有些是必须由两岸共同推动,有的则是北京可以率先实践。例如,在推动“华元”做为计价单位方面,北京就可以率先启动货币统合;两岸也可以针对一些低政治层次的经济民生事物成立共同体,例如“食品安全共同体”。在文化统合方面,北京可以将两岸统合学会所建议的157个简体文字先行还原,并启动繁简并用的政策,以方便两岸文化认同的接轨。两岸也可以共同编写近现代史,使用同样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国、高中的国文课本可有半数课文相同,以连结中华文化推动深层的文化与教育交流,进而建构两岸文化共同体。这些工作都不需要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即可先行开始。

  在和平发展期,两岸还可以推动强化两岸身份认同的工作,即本文所提的“中华卡”与“中华旗”,本文即是在说明推动此两者的功能及意义。本文有关“中华卡”的说明,是我出席由两岸统合学会、大陆的孔子基金会、香港的中国评论通讯社于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宜兴大觉寺共同主办的《推动两岸文化融合研讨会》时所提的建议之一。本文有关“中华旗”部分,则是2013年8月,由中国评论通讯社与两岸统合学会在青岛举行的《两岸海洋战略圆桌会议》中结论共识部分的延伸。

  身份认同是所有政治统合的必要基础

  “身份”就是“认同”的具象表现,它是一种藉由所信奉的图腾、所使用的图案、文件,来反映自己的归属,它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凝聚全民共识所不可缺的成分。两岸和平发展期不仅要推动经贸、人员、文化的交流,也要探讨达成政治协议的具体内涵,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尝试在现有的两岸身份认同上再增加一个重迭认同。

  图腾或名号的改变,往往象征一个精神或政治归属的改变。两岸和平发展期是统合期,是共同缔造期,还不到统一的阶段,因此,人们不容易接受一个新创造出来的集体身份认同标的。两岸和平发展期也不是一个永远维持分治现状的局面,因此,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有的不同的身份认同标的,而应该共同创造一些能够让两岸人民逐渐增加彼此重迭认同的图腾、图案、文件。

  要创造这些新的集体认同,有两条途径可以思考。一是从传统的民族文化认同中找寻彼此的共通点,以做为两岸人民的集体认同;一是不用弱化一方的“减法”,而是增加共同认同的“加法”。本文所提的“中华卡”就是前者思维的落实建议,“中华旗”则是后者思路下的创新尝试。

  发行“中华卡”

  在国内,最具有政治性身份认同文件是身份证,在国际间则是护照。国际社会中,有的国家只容许拥有单一护照,也有的国家许可多重护照,不过,国际法对于多重护照的优先适用性也有规范。另一个则是低于护照层级的是“永久居留证”,它提供居留者一些政治权益。

  以香港与澳门为例,港澳分别在1997与1999回归中国。基于政治、经济与生活的多重考虑,与台湾一样,很多人拥有的是不同的“护照”,也有人拥有在其它国家可以居留的“永久居留证”或是“长期居留证”。护照代表的是“国家认同”,持有者对护照国有权利与义务。“居留证”的位阶低一点,但是也可以享受部分权益,也必须尽一些义务。无论是“护照”或是“长期居留证”,均反映出了认同的选择。对于拥有护照的人,他认同这个国家,对于拥有长期居留证的人而言,虽然不认同所属的国家,但是愿意接受该政府的管辖。

  1648年西伐利亚条约以后,西方国际关系进入了主权国家为主体的时代,不同于中国人在历史上用文化与民族来界定认同,西方人用主权国家、国际法这些概念来区别国民身份的不同。在国家法律与国际法原则下,全球华人虽然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但是为了符合目前国际社会的规则,分别拿所属国家的护照,并接受该国的管辖及保护。虽然我们自认为是中国人,但是除了我们的面孔、语言、生活习惯、族谱外,没有一个全球公认的文件可以证明我们是中国人,在涉及政治权益时,外国人只是从拥有者的护照中来断定是哪一个国家的国民。

  两岸目前在往来时是不可以使用护照,因而发展出了“台胞证”或“旅行证件”等文件。名称虽然不同,但是内在的思维仍然是彼此为“异己关系”,它的存在反映拥有着的不同身份认同。例如,持“台胞证”进入大陆,仍需办理签注手续,并缴付一定的金额,在大陆并无法享受某些程度的政治参与,享受政治上的权益。相对的,大陆同胞来台湾也是一样的待遇。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