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蓝天受关注 李干杰谈总理基金项目情况
http://www.CRNTT.com   2019-03-11 17:04:00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回答记者问题(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北京3月11日电(中评社报道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下午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李干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中了全国将近两千名一线专家,其中包括很多院士来参与研究。  

  李干杰说,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是前年正式设立的,相关工作是从前年9月份正式展开,截止到目前,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预期是到今年年底全部结束。这个项目应该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中了全国将近两千名一线专家,其中包括很多院士来参与研究。我们在大气方面,向地方派了若干专家组到现场,既帮助地方,又支持他们的科研,其中就包括大气攻关项目,我们许多专家都参与了相关工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应该说总体上进展和成效还是不错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包括大家最为关注的大气重污染成因,现在应该说有了个基本的说法,但最后还是要等到项目结束以后,由我们专家、由我们攻关项目正式向社会发布。

   他指出,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来源主要是这样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污染排放。污染排放是主因和内因,幷且经过专家研究,已经更加明确具体。在污染排放中间有四大来源是主要的,这四大来源占比要达到90%以上,当然城市与城市稍微有点差别。一是工业,二是燃煤,三是机动车,四是扬尘。另外,在PM2.5组分里面也基本搞清楚了,主要的组分也是四大类,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和有机物,这个比重占比达到70%以上。所以,来源搞清楚了,组分搞清楚了,也就是主要矛盾清楚了,主攻方向清楚了。你要治理这样四大来源,针对主要的组分开展工作。

  第二,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尽管是外因,但是这个外因的影响对大气重污染而言还是非常明显、非常大的。专家的评估结果,我们气象条件的影响,年度与年度之间,上下10%。也就是说,同样的污染排放,不同年份气象条件有的可能拉高10%,有的可能拉低10%,个别城市可能还会达到15%。大家可以想见,连续两三年之间,前年如果气象条件好,今年如果气象条件差,实际上由于气象条件本身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上下波动也是比较大的。另外,容易造成重污染的不利气象条件也搞清楚了,风速低于两米、湿度大于60%,近地面逆温、混合层高度低于500米,这样的天气极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也正是如此,在预测到有这样气象条件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应急,要采取应急措施,把污染排放降下来,这样才能使得重污染过程不那么重,可以减轻一些。

  第三,区域传输。这个基本上也搞清楚了,在一个传输通道内,比如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这个范围内,大概相互之间的影响平均是20%-30%的样子,重污染气象天气发生的时候,会提高15%-20%,也就是说可能达到35%到50%,个别城市可能会到60%-70%,也就是说相互之间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要实施联防联控,大家要一起行动,因为相互之间是影响的。
  
  所以,从成因角度、来源角度讲,李干杰总结说,三大影响因素,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基本上搞清楚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关键是要优化四大结构,关键是要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的预警应急工作,关键要实施联防联控。过去这些年,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实践证明还是有成效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印证说明了这一点,也使得我们有信心继续按照这个路子、按照这个方向、按照这个方法做下去,相信一定会见到更大的成效。

  他表示,影响气象条件的因素这三个方面,所以在天气好的情况下,不要自满松懈,你以为一段时间很好就自满松懈,放松要求,搞不好就会反复。遇到重污染过程、重污染天气又来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否定我们的改善成果,更不要轻易地调整和否定治污路线。要有定力,要科学客观,自信坚定,不要反复摇摆,不要五心不定。
  (中评社报道组:张心怡 徐梦溪 张爽 林艶 后援记者:海涵 实习记者:钱盈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