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贾文山:推动一带一路学术成果国际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8-13 14:22:29


  中评社北京8月13日电/推动一带一路学术成果国际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贾文山

  自“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问世以来,其建设蓝图得到富有成效的实施,有关“一带一路”学术研究成果产出也格外耀眼。笔者运用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网站检索发现,截至2019年末这六年间,全球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和著作总量达10万多篇/部,其中中文成果8万多篇/部,英文成果2万多篇/部。这2万多篇/部英文学术成果的作者,有中国学者,也有对“一带一路”持客观、中立、理解和支持态度的来自多个不同国家的非华裔作者,但英文学术成果产出中也有一些对“一带一路”的误读、偏见。另外,虽然8万多篇/部中文研究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或者有一定的重复或叠加,但是大多数成果质量可观。如果能通过外文翻译,以专业化和国际化的表述在国际权威平台发表和出版,向全世界提供中国学术群体对“一带一路”全面、深度、细致和系统的认知和解读,不仅能为“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打下坚实基础,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也能为已有知识体系的充实、扩展和更新作出独特贡献。

  扩大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

  我国“一带一路”研究中文成果产出有余,外文成果产出不足可能源于以下几种原因。

  满足国内需求第一,满足国际需求次之。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在问世初期对国人来说既重要又陌生,面对国内受众用中文发表或出版“一带一路”学术研究成果也就成为急需。然而,“一带一路”已经走过了七年的历程,国内各行各业都已经对“一带一路”很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层面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认知理解的需求已成为最紧要的需求。然而满足国内需求的学界惯性似乎仍未被打破,中国“一带一路”研究从满足国内需求向满足国际需求的整体性转向仍有待开展。总体来讲,国内绝大多数致力于“一带一路”研究的个人、群体和机构学术性外文水平有待提高、国际学术交往机会不多、全球胜任力不足,不能满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另外,学界对国际发表和出版的渠道与程序不熟悉,国际发表或出版的途径不畅,许多高质量的思想理论和研究发现未能及时直接用外文推出,或用中外文同时推出。这极大地制约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限制了“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