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评关注:金融助力绿色“一带一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26 00:12:43


会议现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海涵) 21日下午,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成果发布会暨“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前沿研究30人论坛上发布了题为《金融助力绿色“一带一路”:进展、评估与展望》的研究报告。该活动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办。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战略性公共产品。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差异性、生态脆弱性、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不断提高的国际环境和中资企业“走出去”在投融资方面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金融体系。

  报告表示,自2016年开始,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令全球瞩目,中国在金融界的绿色领导力亦获得国际赞赏和支持。中国绿色债券实现从无到有、一飞冲天的超常规爆发,全球仅有的三个国家建立了绿色信贷统计体系,中国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自2016年中国将绿色金融首次列为G20国家领导人峰会的重要议题之后,全球不少国家渐渐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共识。绿色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政策和实践,可以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镜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不断深入,将形成更有利绿色金融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更加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报告表示,截至2019年7月底,已有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194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朋友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带一路”区域的生态环境禀赋有优势,但脆弱性大、环境绩效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禀赋有优势。如俄罗斯是世界上森林资源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总量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20%以上。南亚和东南亚孕育了类型繁多的生态系统与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物种,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空气污染问题严重,成为整个区域、基至是全球共同的挑战;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挑战。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几乎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海洋生态问题长期存在,如气候变化、自然海岸线大量丧失、陆源污染排放过量、生态灾害频发、渔业资源枯竭等。由耶鲁大学等发布的(2018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报告),在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环境绩效指数排名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的环境资源综合绩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丰富,但能源消费大、效率不高。矿产资源提供了世界上70.5%的煤炭、54.2%的天然气、57.9%的石油、47.9%的发电量。非洲风能和太阳能在各大洲中占比最高,亚洲的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占比仅次于非洲。但单位CDP能耗、物质消费、原木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以上,而对于单位GDP水泥消耗、钢材消耗、有色金属消耗、臭氧层能耗、水耗,则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或2倍以上。近年来,这些国家经济呈现出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但污染物排放快速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同时,沿线国家环境相关制度不完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相对不高、环保投融资缺口较大,成为制约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瓶颈,需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