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史丹谈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9-08-01 00:23: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
  中评社香港8月1日电(记者 张心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日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与合作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大湾区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距离世界级水准还有较大的差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大湾区建设一流湾区的重要支撑,也是重要目标要求。

  史丹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为6955万人,GDP总量突破10万亿,占全国八分之一,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也可看到,大湾区内各地发展不平衡,香港、澳门以服务业为主,珠三角九市则是中国制造业重镇。

  史丹指出,大湾区清洁能源占比高于全国,天然气、核电、风、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所占比重还在不断提高。大湾区电力行业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显着下降,煤炭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节能减排达到新高度。截至2017年,天然气、核电、风电、光伏比重分别达到28.8%、9.0%、0.7%、1.2%,风电、光伏装机分别是2010年的4倍和40倍。

  提及目前大湾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史丹表示,大湾区GDP总量与世界上其他湾区有差距,但增长势头强劲,近两年年均增速是东京湾区的2.2倍,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相比,大湾区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距离世界级水准还有较大的差距。首先表现在水污染问题上,珠三角近岸海域、主要河口污染仍然较为严重,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状况不容乐观;其次表现为大气污染状况仍然严峻,深层次的区域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史丹认为,大湾区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也是人类过去几百年来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具有广泛的认可度。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大湾区定位于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大湾区建设一流湾区的重要支撑,也是重要目标要求。

  史丹在演讲中还提出推动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立足生态优先,提升湾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区域合作,构建有效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依靠创新驱动,促进湾区经济的绿色转型;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湾区绿色发展的智力支撑;提倡绿色生活,实现湾区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

  史丹表示,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我国推行绿色发展政策的群众基础早已存在,如何将强有力的公众诉求有效转化为公众参与污染治理实践,这是当前政府需要去应对的课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