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国前驻德大使:中欧关系仍以合作为主
http://www.CRNTT.com   2019-04-24 00:19:48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中评社 张西特摄)
  中评社北京4月24日电(实习记者 张西特)23日,由国观智库所主办的“国观时局讲堂”第一讲成功召开。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受邀主讲,围绕“中德关系与中欧关系”来解析欧洲局势与中欧合作的前景。史明德指出,虽然欧洲对中国有着各种担忧,但是双方关系的发展趋势依旧会以合作为主。

    史明德认为,中德关系与中欧关系是相结合的。这就是说,研究欧洲不能不研究德国,研究德国必须将其置于欧洲内部观察。而当前的中欧关系应以中美关系为背景去进行观察。在中美欧三角当中,无论中美关系还是中欧关系,实质就是竞合。在这个原则上,史明德强调,中欧关系还是以“合”为主要基调。欧洲并没有将中国视为敌人或者威胁,其思路主要是在中欧贸易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史明德随即指出,当前欧洲则既无力也无意与中国制衡并展开竞争。随着中国的实力在不断提升,中欧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中强欧弱。欧洲对华的认识,也从俯视变为平视加仰视。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在面对中国时的心态非常复杂:一方面要搭中国的顺风车,但另一方面又害怕被中国给超过。所以欧洲对中国的总体态度也包含着怀疑与担忧。在过去,欧洲的担忧是与中国的经济竞争,如市场、制造业等;现在的忧虑,则在一些新兴领域的科技竞争,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无现金支付、电动汽车、无人驾驶等。在这些领域当中,中国的发展进度是超过了欧洲的。因此,在面临未来产业时,欧洲还是有所担忧。除此之外,欧洲也有制度上的顾虑,这一方面的竞争相较于前两项更能引起它们的不安,因为这属于软实力的对垒。也正因如此,虽然欧洲将中国视作合作伙伴,但同时也是科技与制度方面的对手。

  在当前的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欧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同步增长。正如史明德一直强调的那样,他相信合作依旧是主流,由其是在全球性的问题上,比如气候问题、伊核问题等,中欧之间的契合点明显增加。另外,欧洲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也值得注意:从一开始的观望,变为亲身参与其中。不过这种参与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积极面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比如大公司都希望在“一带一路”中获得商机。至于消极面,则表现在欧洲的部分智库和舆论对中国的意图表示怀疑,认为中国是在进行地缘政治布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正因如此,欧洲大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都不能说是很积极。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意大利作为G7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而此事对欧洲的震动可谓相当明显。

  不过史明德也表示,这并不代表欧洲大国会很快转变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在16+1的框架下,以德国为首的老牌欧洲强国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中国还是会帮助促进欧洲的平衡发展。史明德相信,中欧之间的合作将越做越大,并在传统合作领域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协作形式。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