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人大重阳昨发报告 详论40载中美人文交流
http://www.CRNTT.com   2019-01-24 00:14:00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校副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发布报告(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海涵)23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中心主办的“中美人文交流40年:历程、经验与挑战” 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人大重阳研究员刁大明发布了题为《为大国合作筑牢“地基”: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的历程、经验与前景》的报告,此报告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新一年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也是中美人文交流系列研究报告第1期。教育部国际司美大处处长陈大立做简要点评,人大重阳院长助理贾晋京主持了报告发布会。

  刁大明首先简要回顾了中美人文交流的历史进程,之后又简要介绍了《为大国合作筑牢“地基”:中美人文交流四十年的历程、经验与前景》报告的基本观点。

  他表示,中美人文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美两国早期交流的主要成分就是人文交流。人文交流始终是中美两国交往的基本内容。人文交流在中美从破冰到建交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交流帮助中美两国在关键历史时刻走出低谷。新世纪以来,机制化的高层磋商与对话将中美人文交流带入新时代。
回顾四十年的中美人文交流,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刁大明说,其一,重要定位:人文交流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民意“地基”与“晴雨表”,这是做好人文交流的重要意义;其二,明确目标:人文交流旨在加深两国人民彼此的了解,建立两国人民深厚的共同情感,提升并巩固彼此好感度,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应进行长远考虑,建立“去政治化”的目标;其三,机制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常态化,特别是高层磋商与对话的机制化确保人文交流高质量推进,这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其四,多样化:多样化的政府与非政府主体为人文交流提供重要载体,确保人文交流的领域、层次与规模持续多元扩大,不断吸纳社会力量的灵活性。

  但是,刁大明也坦陈,中美人文交流也面临着挑战。第一,“缺乏对等”:两国国情与发展阶段不同,中美双方在人文交流实践当中存在着主体角色差异与所谓“不对等”的倾向;第二,“政治化”:价值分歧下的人文交流被政治因素影响或者直接“政治化”;第三,“功利倾向”:中美人文交流在具体实践方式上的商业化、形式化、单向化等问题;第四,评估机制:中美人文交流的效果如何也需要建立一个长周期的标准体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