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国社会科学院赴美智库考察报告
http://www.CRNTT.com   2016-10-29 00:19:25


  中评社北京10月29日电/在当下兴起的“智库建设热潮”中,智库行业从业者要保持头脑冷静,苦练内功,站稳立场,坚持中国特色,坚持文化自信,发挥中国智库的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专业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构建生产高质量成果的中国特色智库体系。

  美国智库发展的黄金期已经过去,目前处于分化、整合的平台期。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成熟和最著名的智库群体,是现代智库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智库群。美国的智库起步于20世纪初期,发展于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兴盛于80年代,冷战后曾经出现过一段“小高潮”。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给美国智库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美国智库遭遇到了思想、资金和筹款的瓶颈。

  总体来看,美国各类智库背景和运营方式差异很大,与中国智库差异更大;美国智库虽均标榜“独立、非党派、中性”等,鼓吹智库的“可信度”,但实际上由于受制于市场和资金的限制,很难做到“独立和中性”,智库研究与游说界限模糊,存在“灰色”地带,一些智库与资本、权力甚至外国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虽有世界上最兴盛的智库行业,但其黄金期已过,大小智库两极分化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智库完全可以发挥独特的比较优势,创新机制、苦练内功、质量取胜、发挥智库群体的整体效应,在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智库“独立性”是伪命题,专业性、科学性、人民性才是中国智库的追求。

  美国各类智库无时不刻地标榜“独立性、非党派、非营利、市场化”等,目的是突出自己的“可信度”,以赢得更多的“金主”青睐和眷顾。但实际生活中,智库既要寻找捐款,又要推销自己的成果,很难做到“独立和中性”。智库不仅要受制于特定的金主、捐款方或需求方,甚至甘于接受日本和一些中东国家等外国政府的资金。可见,“独立性”是美国智库特意打出的一个标签和噱头。智库工作有别于一般性人文社会等学术研究,其研究成果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政治色彩和政策指向,所以很难谈得上“独立性”。美国也有公开倾向共和、民主两党的智库,欧洲政党型智库更多。因此,智库独立性是一个伪命题。实际上西方智库专家把“独立性”包装为他们的座右铭,目的是向我们进一步推销“思想自由竞争、智库市场化、智库独立于党和政府、非政治化、民间化,鼓动智库批评政府、与党和政府唱对台戏”等。因此,一定要看清西方媒体标榜“智库独立性”的实质及其其背后的政治目的。

  多年来,市场和资本不时企图侵入美国智库,影响政策和公众认知。也正因为此,近年来美国智库行业不时受到媒体和社会的质疑。2016年8月《纽约时报》连续刊发两篇文章,质疑美国智库与大公司和资本有着“灰色”的联系,有的存在利益输送和游说活动。对此,美国社会反响强烈。可见,在实际运行中,西方智库无论是资金来源,还是对决策过程施加影响的程序、方式和效果,背后依靠的不是政府或政党,就是受到资本力量的控制、市场逻辑的影响,或者是利益集团的操纵或党派纷争的搅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