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新形势下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前景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16-08-13 01:00:24


图1:两岸出口商品在美、日进口市场占有率变动态势图
 
  4、两岸产业对接合作步履艰难,成效不彰

  较之于贸易、投资合作,两岸产业对接合作更是步履艰难,成效不彰。

  一是产业对接合作机制不健全。两岸产业对接合作至今仍然是在限制性产业投资准入政策约束与扭曲下,靠民间力量、市场机制展开,存在着产业投资准入政策扭曲、产业规划未对接、产业政策不协调等问题。即便在两岸公权力介入的合作方面,至今仍然局限于几个试点产业项目,而其他众多的产业项目还在拭目以待。而且,现行两岸公权力合作层级只有副厅级,不足以整合两岸双方各界的力量来推进两岸产业合作。

  二是产业对接合作领域不够宽。至今仍然侧重于制造业合作,并以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为主,而新兴产业与服务业领域的合作还较少。

  三是产业对接合作层次不够高。至今仍然以基于生产要素互补性的生产合作为主,通常是大陆提供劳动力与土地,台湾提供资金与技术的合作,而鲜有在研发、销售(通路)、标准与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四是产业对接合作模式欠优化。表现之一,至今仍然以台湾接单或上游基地—大陆中下游组装制造基地—最终产品出口国际市场的分工与合作模式为主。这种分工与合作模式造成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具备技术与市场垄断性的前端关键技术、产业标准、品牌,以及后端的通路、服务和市场均以欧美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两岸则主要承担附加值较低、依靠低成本价格竞争的中端加工生产部分,两岸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处于较低地位,并深受国际(欧美)市场变动的影响。表现之二,藉由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进入对方形成的企业与当地企业至今少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多数仍是“你是你,我是我”,类似“飞地经济”(张冠华,2013)④,尚未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

  影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动力与成效的主要因素

  由上可见,近年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初步开启了制度化合作进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两岸经贸活动正常化与自由化进展缓慢,未能充分展开,结果多数人、多数行业对制度化合作“无感”。而造成两岸经贸活动正常化与自由化进展缓慢的深层次因素,既有两岸政治、经济结构性矛盾问题等客观层面的因素,更有认知问题、合作理念偏差、保护主义与歧视性做法等主观层面的原因。这也是影响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动力与成效的主要的、根本性的因素。

  (一)两岸政治经济结构性矛盾问题凸显

  这既有两岸政治结构性矛盾引致的政治互信问题,也有两岸经济结构性矛盾引致的竞争性问题以及合作政策因此引致的利益分配问题。

  其一,两岸互信不足构成两岸经济合作的障碍。

  当前两岸政治结构性矛盾引致的互信不足,深刻制约着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进程。特别是,台湾社会各界多疑虑甚至认定两岸经济整合可能导致政治整合;台湾方面担心伴随陆资入台投资、陆货入台销售、陆客入台观光,可能会有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之虞,因而对陆资入台资、陆货入台销售、陆客入台观光等大陆经贸政策至今仍然抱持保护主义心态与歧视性做法,使得如前所述两岸在贸易、投资、旅游等层面的正常化与自由化方面步伐迟滞,在产业与技术领域的开放与合作进展缓慢。

  其二,两岸经济竞争性增加两岸经济合作的难度。

  随着两岸经济体的发展与结构演变,两岸经济分工已经从过去垂直型分工为主过渡到混合型分工状态,且水准型分工在不断加强,两岸经济体产业结构在不断趋同,互补性(产业间分工、微笑曲线环节间分工)在不断下降,竞争性(产业内分工、微笑曲线同一环节竞合)在不断增强。目前,两岸经济体不仅在两岸市场上存在竞争性,而且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性也在不断强化。

  在大陆市场上,现阶段两岸经济体不仅在商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资本、人才与技术等要素市场的竞争也开始显现。以商品市场为例,随着大陆产业结构的演进,两岸在商品生产结构上不断趋同。两岸商品市场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先前的农产品、农工原料上,而且主要体现在部分加工产品上,如电机设备及其零件、机器及机械用具、光学照相仪器及器具等。

  两岸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也存在竞争,而且呈现此消彼长的局面。两岸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相互竞争与替代的产品,先前主要涉及成衣、鞋类等属于劳力密集型以及技术层次较低的轻工业消费品,当前主要涉及电子、电器、电机与光学制品等热门出口产品。两岸出口商品在美国、日本的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参见图1)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岸经济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态势(台湾“行政院陆委会”,2013)⑤。

  (图1:两岸出口商品在美、日进口市场占有率变动态势图)

  两岸经济体间的上述竞争性态势,一方面制约着两岸经济关系的和谐发展,相应提出了两岸制度化合作与协调的必要,另一方面无疑也成为两岸合作与协调的一个制约因素,增加了合作与协调的难度。

  其三,利益分配复杂性制约两岸经济合作协商进程。

  两岸经济体的竞争性本身也代表着两岸之间存在经济合作的利益分配问题。即便在两岸各自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也会因推行某一合作政策而受到不同的影响。例如,减免关税进口对内部生产者有竞争性冲击,但内部消费者会因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受益;开放外资进入会有助于增加就业,但对同行的内资可能有竞争性冲击;开放境外观光客进入会有利内部的旅游相关业者,但可能会冲击到内部观光客的观光旅游品质。显然,两岸经济合作中利益在两岸之间分配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在两岸各自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分配关系的复杂性,也使两岸经济合作的难度以及ECFA后续协商的难度相应提高(左功叶、王建民,2011)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