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黄友嘉语中评:中央在保护香港的一国两制
http://www.CRNTT.com   2015-03-07 00:50:37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商专业联会主席黄友嘉(中评社 李仕奇摄)
  中评社香港3月7日电(记者 孙仪威 李仕奇)在2015年两会召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商专业联会主席黄友嘉在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指出,“本土意识”没有前途,不利于香港的长远发展。同时,黄友嘉亦指出,“8•31”决定和二十三条立法实质上都是在保护香港的一国两制,呼吁各方应更加理性务实地解决问题。

  本土化意识没有前途 不应炒作两地矛盾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指出,近年来香港的本土意识不断强化。这种思维方式肯定甚至理想化了香港或香港人的价值观、制度、生活方式和一些具标志性的事物和事件,认为那些东西比外边(特别是内地)的优胜,是界定港人之所以“与众不同”的重要元素,也是港人优越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对此黄友嘉表示,“本土意识”绝非是大多数香港人所乐见的。道理很简单,香港只有1100多平方公里,已经开发的市区也只有近260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700多万。如果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再走封闭自满的道路,对香港的长远发展将非常不利。而经济发展不好,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也不会好,所以“本土意识”是没有前途的。

  另外,提到“本土主义”,不得不提香港的殖民地历史。本土主义者时常缅怀与美化过去的殖民政府,渴望能够“回到过去”。甚至在“占中”期间,有本土主义者对末代港督彭定康发出了“我们需要你回来”的言论。

  对此,黄友嘉认为,香港毕竟有150年的殖民地历史,存在很多历史的遗留问题。现在香港的年轻人国家观念薄弱,需要对他们进行爱国教育。然而,培养国家观念和爱国精神绝非朝夕之事,需要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黄友嘉建议,应该加强对香港青年的国家教育,让他们更了解国家、更了解历史、更了解《基本法》。“确实过去这方面我们很缺乏,现在有点晚了,但还是要积极去做。”黄友嘉说。
<nextpgae>
  另就现在内地与香港矛盾的激化,黄友嘉表示目前的情形实属不幸。说实话,很多矛盾都是一些本来就有的问题,但因为一些媒体的炒作而被无限放大,矛盾也随之激化。另外,一些自媒体的煽风点火也加剧了两地之间的不信任。他认为,大部分人还是理性的,只是小部分人的炒作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让“大家觉得香港和内地有很多矛盾,但其实这是有点夸张的。人最终是回归理性的,大家应该理性、耐心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港府施政动辄得咎 短期内恐难以改善

  “占中”之后,香港的气氛颇为吊诡,在一些媒体的大力宣扬下,港府处于“动辄得咎”的被动地位。对此黄友嘉表示,他确实感觉到了政府施政的困难,一些泛民议员做出了很多不合理的行为,例如在立法会“拉布”,根本就没有诚意去认真讨论该如何务实地解决问题。

  而对于香港目前的困局,黄友嘉认为在短期内恐怕难有重大突破,“所以我相信香港这些问题恐怕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政治上的一些交错,我们整个施政的步伐还是比较慢的。”

  基于当前现状,黄友嘉建议,第一,在越困难的情况下,港府在推动政策时就要越积极、越动脑筋。要思考如何用民众听得懂的话来介绍新的政策,立法会的游说工作也需要加强,不能觉得阻力大,在推动政策时就缺乏积极性了,要迎难而上。

  “要推进一些工作,碰到的阻力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千万不能因此而消极。我相信如果民众看到政府都是为他们着想的,情况是会好转的。”黄友嘉说。

  “8•31”决定和二十三条立法实质上都是在保护香港

  2014年8月3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下简称“8•31”决定),给香港社会围绕行政长官普选产生的纷争划下了基本底线。
<nextpgae>
  但“8•31”决定一出,香港社会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反应,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抵触与反对的声音。对此黄友嘉表示,要求行政长官爱国爱港是十分合理且十分必要的要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如果行政长官不爱国爱港,那么香港势必陷入混乱。届时如果爆发危机,中央或许会用一些“比较重”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那么香港的“一国两制”就会遭到削弱。

  同理,二十三条立法也一样。香港《基本法》第23条内容如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很多反对派人士认为二十三条立法会“削弱香港的自由”。但黄友嘉认为其实则不然。他表示,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是绝对不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现在因为没有二十三条立法,大家都不知道自由的底线到底在哪里,这样反而更会出问题。大家都对香港不放心,生怕会出乱子。而立法后,一切活动皆有法可依,中央对香港也会更加信任,香港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也大大缩小,这样既有利于稳固香港的“一国两制”,同时也有利于香港自身的发展。“不能打着‘自由’的幌子而干危害香港、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黄友嘉说。

  另外,黄友嘉亦指出,如果香港特区及特区政府官员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以斯诺登事件为例,如果行政长官没有国安意识,认为这不是一件大事,先通知北京还是先通知华盛顿似乎都无所谓,那么香港将有可能陷入到严重的危机当中。因此,必须加强香港的国安意识与安全防范,所以二十三条的立法是必不可少的。

  国际金融中心机会与挑战并存 一国两制提供制度优势

  黄友嘉指出,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人民币的离岸中心,承载着链接内地与世界金融市场的桥梁作用。但目前,香港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nextpgae>
  机遇方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余年,但在资本市场方面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人民币也需要继续国际化。在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还需要一个离岸金融中心,而香港则最适合担此重任。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香港本来就是一个和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的城市,有着高度成熟的相关法制与制度;其次,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有着一道自然的“防火墙”。内地金融市场远没有香港发达,而通过这道“防火墙”,香港可以在内地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让内地免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直接冲击;第三,香港的金融体制对与资本运作对中央政府是完全透明的。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和中央相关部门有着许多沟通的渠道。综上,本身成熟先进与国际接轨的制度、透明的操作以及同中央顺畅的沟通,这些优势是目前内地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完全具备的。

  那么,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与内地金融市场之间的缓冲区,香港是否承担了过多的风险呢?黄友嘉认为,香港作为与国际接轨的亚洲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一有风吹草动,香港必然首当其冲。但香港有成熟地应对机制,也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化解各种危机或者减小危机为自己带来的伤害。另外,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背靠大陆,也有坚实的后盾。

  但同时黄友嘉亦指出,虽然香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例如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证券市场等方面还有很多发展的空间。“换句话说,我们的金融市场量是挺大的,但还是比较单一化,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应该更好才对。”黄友嘉说。

  在黄友嘉看来,现在香港特区政府需要推出一些更积极的政策来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原先港府的态度一直是“积极不干预”,认为“只要把体制做好,生意自然会来”。但从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在很多产业还是需要政府去积极地开发与促进,特别是需要一些积极的税务政策。另外,港府也需要更主动地向中央提出自己的诉求,内地与香港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
<nextpgae>
  加强香港工业竞争力 促进香港工业创新

  除了发展金融业之外,黄友嘉还表示,工业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展其他产业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了工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香港的制造业在品牌、国际市场与设计研发方面还是具有一定有事的。制造业永远都有市场,虽然在价格上香港的制造业同许多内地企业比缺乏优势,但在附加值方面则更具竞争力。

  对此黄友嘉建议,特区政府都应该加大对香港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更积极地推动香港的工业发展,特别是促进香港工业在创新、研发上的发展,让香港的工业在世界上更具竞争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