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新形势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问题研究
http://www.CRNTT.com   2019-12-28 00:14:25


两岸经济水平逐步接近,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提供有利环境。
  中评社╱题:新形势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问题研究 作者:柳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着眼于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水平与两岸关系发展环境,未来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应务实逐步推进。从近中期来看,要逐步推动两岸贸易、投资正常化和自由化水平,降低两岸间贸易壁垒以及减少歧视性政策;从中长期看,应推动两岸高水平贸易自由化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两岸共同市场。

  2019年1月2日,习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重要主张,并将“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作为其重要内涵。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两岸经济关系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两岸经济一体化速度放缓背景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意义重大,同时也面临机遇与挑战。未来应多层次推进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和平统一厚植基础。

  一、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内涵与目标

  1.两岸共同市场构想的提出与发展

  共同市场的概念于1956年在斯巴克报告中首次提出,共同市场不仅通过关税形成的贸易自由化实现了产品市场的一体化,还通过排除集团内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实现了要素市场的一体化,不仅包括内部贸易的完全自由,而且包括劳动和资金的自由移动①。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阶段。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萨拉(1961年)根据参与经济体消除障碍的程度将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分成优先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几个阶段。共同市场最典型的例子是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共同市场。

  两岸共同市场的概念,最早由台湾萧万长先生提出。2000年岛内政党轮替后,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萧万长先生提出建立两岸共同市场主张,提出“两岸若能成立共同市场,也就是让台湾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以及经营理念和大陆的人力资源、广大市场结合,加上大陆目前正积极开发的西部市场,两岸的经济将更快速发展,这也才是真正的双赢”②。随后,萧万长先生成立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宣导和研究两岸共同市场的主张与理念。2005年,萧万长先生发表《一加一大于二:迈向两岸共同市场之路》著作,对两岸共同市场概念作了系统阐释③:其一,由下而上推动。两岸先从“下层结构”的经济制度统合开始进行,再扩大到相关的社会政策,为未来政治制度的安排打下基础。特别提出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让参与的地区及其人民普遍受惠。其二,两岸共同市场是大中华市场。明确指出台湾的全球化与参与区域整合,最重要的就是要利用中国大陆市场,台湾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大陆市场。并提出,未来两岸共同市场可将香港、澳门共同纳入,结合四地优势,形成更完整的区域经济合作体。同时两岸四地以大中华经济区参与东亚经济整合,可获得更为有利的谈判地位。其三,强调经济整合与制度统合的机制构建。认为两岸共同市场并非祇着眼于租税优惠或投资贸易便捷,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经济整合与制度统合的机制。在经济整合的过程中,共同市场是重要的分界点,祇有“两岸共同市场”的出现,才有可能进行更全面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制度整合,有助于解决两岸在制度、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其四,在两岸共同市场的推动举措上,萧万长先生提出要优先解决7个方面的议题,包括投资与贸易保障、两岸金融合作与接轨、争议排解与仲裁制度建立、知识产权的保障与专利认证规范的整合、就产品标准规格化、标准检测认证等规范进行协商、提供台湾民众同等待遇等。

  大陆从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出发,较早对两岸共同市场予以积极回应。2005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后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④,其中在“促进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内容中,提出“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2008年台湾领导人选举过程中,两岸共同市场一度成为马英九、萧万长先生重要政见,但被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攻击为“一中市场”,后改为推动签署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CECA)。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签署23项协议尤其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提供了一定基础。2013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见萧万长先生时表示,“过去台海局势还不稳定时,萧万长就提出两岸共同市场概念,是很有远见的”⑤。2019年1月2日,习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⑥,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成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新时代大陆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重要方向。

  2.两岸共同市场的特色、内涵与目标

  与欧盟、南方共同市场等共同市场实践模式相比,两岸共同市场构建过程中应体现鲜明的两岸特色。首先,两岸共同市场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两个不同关税区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安排形式,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的政治基础。其次,两岸共同市场既要遵循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一般规律,也在具体内涵和实践形式上体现两岸特色,不拘泥于某种特殊的形式或者严格按照某些发展规律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长期应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关税同盟等目标,但由于两岸经济体量、人口、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应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原则逐步推动,而不是简单照搬。再次,两岸共同市场构建要体现两岸同胞共同分享。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有利于让台湾同胞全面参与和融入大陆市场,真正实现同等待遇,能够优先分享大陆经济发展红利,增强获得感。

  两岸共同市场具体内涵应该包括:其一,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两岸共同市场应实现两岸贸易自由化,绝大部分产品实现零关税,全面消除贸易壁垒与障碍;在投资上实现市场准入的全面同等待遇,取消投资领域与行业限制,逐步实现双向投资自由化。其二,逐步实现两岸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务实推动两岸资金、技术、人员等的双向便捷往来,并予其同等投资、经营和就业环境。其三,产业融合发展。两岸产业形成合理布局、优势互补,打造两岸更为密切的供应链、价值链,尤其注重令台企参与以大陆品牌、市场为主的价值链构建,提升共同市场政治与社会效益,降低产业发展和利益分配不平衡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其四,“新四通”配套。习总书记指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⑦。“新四通”着力于基础设施联通,如通过能源资源互通化解岛内能源争议与瓶颈,通过基础设施联通强化两岸单一市场功能,通过标准互通增强两岸新经济融合发展等,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两岸特色”。其五,治理寻求突破,消除制度障碍。共同市场将加大促进两岸共同治理的需求,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往来将大大增加两岸共同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习总书记提出“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⑧,提出了两岸加强社会共同治理的新目标,应成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重视的功能与内容。同时,由于两岸体制与制度的差异较大,两岸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等的协调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着眼于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水平与两岸关系发展环境,未来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应务实逐步推进。从近中期来看,要逐步推动两岸贸易、投资正常化和自由化水平,降低两岸间贸易壁垒以及减少歧视性政策;从中长期看,应推动两岸高水平贸易自由化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两岸共同市场。其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如下:

  短期目标。在两岸恢复协商前,应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以民间方式加强两岸共同市场相关研究与探讨,通过民间协商积累共识。同时,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过程中加快落实对台胞、台企的同等待遇,有条件的领域在落实同等待遇中单向开放市场。在两岸恢复协商后,推进两岸ECFA协议,并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推进ECFA2.0版⑨,在两岸间建立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

  中长期目标,在两岸实现贸易自由化基础上,逐步推动两岸关税同盟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同时加强两岸政策协调并建立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协调机制与平台,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构建具有两岸特色的共同市场,打造中华民族经济体。

  二、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意义

  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是大陆未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更高目标,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应对经济全球化调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促进两岸民众获得感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都有着重要意义。

  1.将为提升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打开空间。当前两岸间虽已签署了ECFA,但目前实际执行祇停留在“早期收获”的较低水平。由于已签署的服贸协议和未协商完成的货贸协议开放水平不高,两岸ECFA即便完全落实,也并非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议。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提供了更高目标,提供了更大的开放空间。虽然两岸共同市场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受制于两岸政经条件难以全面实现,但为局部领域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提供了重要条件。两岸在具备一定条件基础上,可以在局部领域和地区先行推动共同市场的部分内容,逐步实现高水平经济整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