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闽台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分析与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20-11-11 00:15:52


  中评社╱题:闽台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分析与思考 作者:盛九元(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福建在当前两岸关系情势下,应充分藉助自身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有效配合中央惠台31条及福建省的实施办法等的落实与完善,从两个层面推进对台工作的开展:一是以自贸区3.0版建设为契机,以生物技术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完善相关载体建设,建构起闽台生物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区;二是通过两岸特色金融合作试点,促进两岸金融机构与特色金融的有机衔接,为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助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加之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加深, 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在信息、金融、物流、能源等领域出现了产业融合现象。产业融合不仅给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而且能够通过融合过程中的技术溢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还能通过产业融合创造出全新的产业类别和商业业态,因此产业融合日益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一、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1、两岸要素禀赋相容互补。台湾岛内的要素禀赋结构和经济发展条件,决定了其必须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作为岛屿经济体,台湾地区内部市场规模狭小、产品类别单调、产业链条不完整,这导致岛内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必须依靠稳定的外部市场。反观中国大陆,凭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激发的经济活力,中国大陆具备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拥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并打造出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同时还拥有着大量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社会教育水平的提升,劳动者素质也有大幅的提高,市场活力不断被启动提升,完全可以作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坚实依靠。因此,从要素层面来看,两岸存在着天然的优势互补,这为两岸的产业融合提供了坚实的要素基础。

  2、两岸产业特征提供的契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工业结构成功地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在特殊的国际经贸背景下,台湾地区积极利用美日的技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扶持精密机械制造和光电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台湾的优势产业,并聚集了大量相关产业的技术人才,迅速掌握了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逐渐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并且藉助经济规模优势,建立起了庞大的第二产业。近年来,中国大陆在装备制造业、大型工程建设、交通运输设备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并拥有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整体工程建设经验。从两岸现实状况来看,台湾地区在高端电子设备、高端数控机床、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的优势恰恰是中国大陆产业发展中的劣势,而中国大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也是台湾的短板,两岸完全能够探索在产业层面的融合互补,将彼此的产业优势融合并创造两岸共同的新兴业态。

  3、为两岸经贸关系保驾护航。两岸经贸交流自1978年开始逐渐深化,并从简单的商品互通逐渐走向复杂的要素贸易,进而扩大经贸交往的内容、提高合作的层次。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贸易与投资是构成两岸经贸往来的基本要素。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2004年至2016年中国大陆一直是台湾地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在35%以上,同时中国大陆一直是台湾地区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从2001年开始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投资额一直高于其对海外的投资额。虽然,随着民进党当局重新上台,先后推行“新南向政策”、谋求加入TPP试图平衡中国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影响力,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下,一切妄图隔断两岸经贸联系的的举动都是徒劳的。两岸的经贸关系发展的状况并不取决于台湾当局的政治需要,而是取决于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取决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两岸经贸关系必将继续密切,必将能够为两岸的产业融合保驾护航。

  二、两岸产业融合在福建实践的可能

  1、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对接前景。根据经典产业经济学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藉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台湾自1995年起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吸收传统文化的特长,台湾将许多传统产业注入文化特色与创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突出了当地文化特色,使其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显出优势,使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福建是中国最具人文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之一,也是著名的人文风景旅游区,属于福建文化圈,有历史悠久的闽南文化和闻名遐迩的船政文化、自然景观。在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基础上,福建提出加快实现闽台经济融合的发展目标,结合《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落实,福建在相关领域必将有进一步的深化发展。

  福建拥有着先天的文化历史优势,在打造“闽南文化、船政文化、创意文化、妈祖文化”等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吸收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将上述融入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以此文化创意拓展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亮点。

  2、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对接前景。自1995年台湾当局通过“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后,台湾生物科技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9年4月台湾陆续推动了“六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包括了医疗设备产业及制药等生物科技产业,加上近年来留学自欧美著名生物科技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回归,台湾生物科技产业进步明显,多种高新技术和新药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2019年相关产业营业额约近新台币5千亿元,预期新药产业2030年营业收入能实现新台币1万亿元的目标。

  生物医药行业是福建的支柱产业,福建也将此作为有前景的重要产业进行发展,先后成立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吸引生物医药企业进驻,并设立两岸合作园区。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园区优势,提供综合配套政策,依托对台前沿的溢出效应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互补优势,吸引台湾的生物医药企业进驻,并吸引台湾籍的科研人员新设创立生物医药企业,融合台湾在相关行业的优势,以此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3、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前景。当前,电子信息产业是台湾第一大产业,凭藉着技术优势,台湾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已经涉足到该产业的全部价值链,从设计、生产到服务均有台湾的身影。台湾在晶圆代工、IC封装测试、掩膜ROM以及相关硬件设备制造等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在电子信息产业最高端的IC设计环节,已经有多家台湾IC设计公司跻身全球IC设计20强,并进入了IC设计中最高端的CPU设计研发及储存晶片的应用研究。凭藉着多年积攒的人才优势与技术优势,台湾在电子信息领域一直保持着亚洲前列的优势地位。

  电子信息产业在福建也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其产业规模占工业规模五分之一以上,吸纳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与优势完全可以作为福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品质的重要推动力。目前,福建拥有一系列遍及区域内的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和中小企业园区,并且初步形成了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材料、塑胶等完备的配套协作产品群,初步实现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因此具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客观基础。福建可以依靠自身的产业基础,融合台湾在设计等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闽台电子信息产业融合的新前景。

  三、对促进闽台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福建在对台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多项试点,尤其是在两岸中小企业融合发展领域取得相应的进展,今后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面向未来,福建在当前两岸关系情势下,应充分藉助自身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有效配合中央31条及福建省的实施办法等的落实与完善,从两个层面推进对台工作的开展:一是以自贸区3.0版建设为契机,以生物技术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完善相关载体建设,建构起闽台生物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区;二是通过两岸特色金融合作试点,促进两岸金融机构与特色金融的有机衔接,为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助力。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1月号,总第275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