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台湾家庭
――《忽如归》读后感
http://www.CRNTT.com   2017-04-30 00:16:26


  中评社╱题: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台湾家庭--《忽如归》读后感 作者:章念驰(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

  最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马来西亚著名华裔作家戴小华女士的新著《忽如归》。戴女士原籍河北沧州人,1949年随父母赴台,后她旅居马来西亚成为该国作协主席。她穿梭于台、马与大陆之间,以纪实文学手法讲述了她家庭近七十年的变迁,尤其以她弟弟戴华光的政治冤案——七十年代震惊台湾的“戴华光案”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颇有可读性,尤其对瞭解七十年来两岸关系的演变,很有补益,对年轻一代,瞭解这一段苦难史尤为必要。

  七十年代台湾反“威权”的真实画面

  1987年,处于“戒严”状态的两岸关系终于“解冻”了,结束了三十八年隔绝,两岸开始有了交流与往来。在此之前,双方以“蒋匪”与“共匪”对峙,这种“汉贼不两立”的立场,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也造成了两岸巨大的隔阂与不瞭解。大陆同胞对台湾真实状况,一无所知,台湾同胞对大陆状况,也茫无所知。戴女士一家赴台后的经历与遭遇,他们所受的教育“被过滤”得“纯而又纯”,所以她的弟弟赴美求学后,看到了一个他不知道的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大陆,很多人为此都流下了眼泪,他们痛恨被欺骗。于是,她的弟弟回台后与赖明烈、刘国基等三五知己,组织“人民解放阵线”,“宣传和平统一,避免民族分裂”,痛斥“美国干涉台湾,阻碍统一”……。他终于被捕,被判处无期徒刑。然而他并不屈服,二次跌破牢门,多次绝食,四次被关“黑牢”,折磨得奄奄一息。但“戴案”却得到台湾社会的广泛声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党国体制”抗议。在“绿岛”的监狱里,“统独”狱友,为他共同绝食。为了他重获自由,“统独”人士共同奋斗,奔波声援,展示了七十年代反“威权”的真实画面。

  戴华光其实真的不是受中共指示与派遣,而是出于自发的爱国情怀。正如戴小华女士所说,台湾当时真有许多像戴华光的义士,他们如同马来西亚著名的姆鲁山洞,里面居住着几百万只蝙蝠,每遇傍晚,它们都会成群飞出山洞去觅食,而洞口却有许多老鹰正等待着它们,于是总有一些勇敢的蝙蝠组成“敢死队”率先冲出去让老鹰捕食,它们数次冲返,牺牲无数,然后才让大队蝙蝠再飞出洞穴。这种为求社会更大正义的牺牲精神,让今天的年轻人,尤其追求“小确幸”的一代,是无论如何无法理解的。

  瞭解历史,是为了认识当今

  我有幸从1988年始,就从事两岸关系工作,近三十年来认识岛内同胞无数,所以《忽如归》中所述的人和事,我丝毫不陌生,如同亲涉。许多涉事的人,首先进入眼帘的尤清、康宁祥、林正杰、朱高正等,其后出场的如陈映真、王晓波、黄春明、宋东文、陈鼓应、王津平、李胜雄、殷海光、王拓、陈满、余政宪、翁金珠、颜锦福、许荣淑……耳熟能详,有些还多次有过交往,所以读来亲切可近,恍若昨日,历历在目。他们经历的痛苦爱国,犹同亲受,尤有共鸣。台湾这一段历史很重要,要认识今日之台湾,必须瞭解昨日之台湾,但这恰恰是今日之盲点。台湾青年一代他们出生在“四小龙”最辉煌时期,他们看到的也许是一路衰落,不知什么是“白色恐怖”,不知道什么是“威权时代”,成为不满的一代。而大陆青年人更不知我们的昨天,也不瞭解两岸的演变,有人甚至会问“文革是什么?”“谁是刘少奇?”“谁是李登辉?”

  戴小华通过她的文笔,展现了六、七十年代的“白色恐怖”,在这种专制特务统治下,蒙受冤屈的受害者达14万之众,有“二二八”案、澎湖“七一三”案、孙立人案、郭廷亮案、柏扬案、雷震案、李敖案……乃至美丽岛案,当时的台湾爱国有罪,没有民主、没有言论自由……,最终也导致国民党专制政权的覆灭。台湾在结束“威权统治”后,做出了平反历史冤案的决议,拿出了195亿巨额台币作为赔偿,但也有许多受害者,拒绝赔偿,因为这是不能以金钱可以抚平的伤口,台湾民众要的是“民主化与本土化”。

  如果我们不瞭解这段历史,你就不能瞭解今日台湾的政治生态与政治诉求,追求统一也就不知从何着手。

  《忽如归》这故事,是台湾六、七十年代反“党国体制”的许许多多“民运”中的一个故事,当时无论体制内的“民运”,如《自由中国》到《大学》,或体制外的“街头运动”,蓬蓬勃勃。当时的统派与“独派”还不是主要矛盾,因此不乏统派与“独派”相互支持的故事,直到“保钓运动”后,反“党国体制”的人才分别形成真正的“统派”与“独派”,还有急流勇退的“逍遥派”。《忽如归》故事中的戴华光,就是从激烈的统派,坐了十一年大牢后,隐退成“逍遥派”,在大陆开了个面包店,销声匿迹了。这样的事例绝不是个别的,我亲身认识过多个这样的人,在今人看来是有点不可思议。

  这个故事是台湾“民主化与本土化”的前奏。这半个世纪来,台湾一直在追求政治转型与社会转型,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转型正义”。而这场“转型”是台湾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内动力”,也就是“内因”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又贯穿了台湾整个“民主化与本土化”。台湾在不断地转型,不断地变化,也带动了“民主化与本土化”的深化,这种变化还在继续中。我们看台湾问题,以及我们制订统一方案,必须抓住这核心问题。

  可惜,我们对1949年到1987年的台湾,几乎一无所知,不知他们的经历,也不知他们走什么路,1987年后,台湾又迈入“政党政治”,各种各样的选举,各式各样的诉求,不断裂变,两岸就是在两种不同制度下的不同演变。面对这种激烈变化,我们又是以“大中国”思维,以“不变应万变”的老大姿态,使双方在极不瞭解对方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话与交流,几乎是鸡与鸭谈。这就是两岸的最大盲点与误区。而现在我们一些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武统”声浪压倒了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与习近平的“两岸一家亲”论述。

  能包容一切的“中国梦”,
  才会真正实现“中国梦”

  读毕《忽如归》,我掩卷沉思,这部纪实文学,不乏许多有趣情节,但我总觉得有点遗憾。戴女士如果可以把她一家的经历放到一个更大的时空之下,而绝不仅仅是表述一个“外省人”的悲哀,而来写一写更多两岸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写写我们各种悲哀,也许会引起更多共鸣。

  戴女士的父母已归葬大陆,安眠在家乡温沃之中,她的弟妹大多也回到了大陆。一个“外省人”的故事是不是结束了呢?我想,她的家庭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与她有同样遭遇的人,还生活在两岸,故事还在延续。台湾的“转型正义”,已变成了“不正义的转型”,成了追杀“外省人”——从孙中山、蒋介石……,以及清算“国民党党产”、“救国会”、“红十字会”、“妇女会”、“中广”……,变成一场新的残酷清算,撕裂了台湾社会与族群,将一场“追求真相”与“追求和解”,变成了民进党的“政治提款机”,追杀一切政敌,正在制造新的分裂与仇恨。向来追求统一的台湾,变成“台湾从来不是中国一部分”、“台湾人的祖先是高山人”,“从来没有过‚九二共识‛”,“‚二二八‛是台湾民众追求独立而遇到大陆人的残杀”……。许多台湾人及政客正生活在自己制造的谎言与梦呓之中。这是很令人忧虑的。

  而祖国大陆对台湾的瞭解,真可谓不够,尤其怎么看不同制度下台湾的“民主化与本土化”,这“两化”,绝不是台湾祸根,而是我们必须正视与包容的。虽然“民主化”成了“民主暴力”,“本土化”成了“追杀外省人”的藉口,但它也给台湾社会带来了喜悦,今天台湾人抗拒统一,不再是怕统一会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准,而是怕好不容易得来的民主与自由,得而复失。面对这样状况,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包容,而少一点误解。只有一个能包容一切的“中国梦”,我们才会真正实现“中国梦”。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7年4月号,总第232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