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台湾社会群体结构演变与特殊群体现象
http://www.CRNTT.com   2023-05-07 00:19:45


 
  四、“半山人”

  在外省人与本省人之间,台湾还有“半山人”以及“旧半山人”与“新半山人”区分。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称台湾人为本省人。台湾省人称内地人为“阿山”,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外省人。而对出生在台湾、在内地长大者则称为“半山”。不过,“阿山”有贬义之嫌,“带有极度的憎恨与敌视”含义。半山人主要是日本统治台湾时期返回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在战后返台接收台湾或回到台湾。这是一批有祖国大陆经验的台湾人,许多精英后来成为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最重要干部与管理者,连战之父连震东是典型代表之一。

  据汪毅夫先生“1946年台湾人的同乡会和返乡潮”一文介绍,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先后有许多台湾人返回祖国大陆,或台籍日本兵因到大陆从事侵略战争而滞留大陆。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大陆的台湾人兴起一波返乡潮。当时行政院于1945年11月10日发布了《对台湾人处理办法》,对在大陆不同情势的台湾人返台规定了具体处理与返台规定。据台湾省平津同乡会联合会资料,“窃吾台民,前因不堪日本压迫,多有逃回祖国者,平津两地即2350名,唯生活颇感困难,现在胜利来临,台湾重归中国,平津台民之中,有1200名希望回台”。估计当时整个大陆返台的台湾人有数万之多。留在大陆的成为日后的大陆台胞,在各地组成台湾同胞联谊会。这些人基本上是“旧半山”。

  其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还有更早从台湾到大陆生活定居的一批人。清康熙六十年(公元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民变事件,事平之后,57名死刑犯的直系亲属被连坐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现宁安市)。2017年,一位黄氏后裔通过文献与族谱找到原乡台湾的屏东县枋寮,然后赴台寻根。由此发现,在历史上两岸往来互动中,尽管以大陆同胞赴台者为主,但也不时有台湾同胞因种种原因到大陆谋生、生活与定居,形成不同特殊情况的台湾同胞。今日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与各省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就是大陆台湾同胞的联谊组织。

  五、台籍老兵与“新半山人”

  “新半山人”是指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湾开放探亲后,在大陆居住或居留的一批台湾同胞返回台湾定居,一般是一家三代人全部到台湾定居。其中,笔者昔日一位好友,原在全国台联工作,父母家在青岛,上世纪90年代初全家返台定居。据瞭解,福建漳州等地返台的台籍家庭比较普遍。其中,2016年台湾发生的大陆旅客巴士焚车重大伤亡事件的纵火嫌疑人就是大陆台胞返台定居者。这个群体是经历新中国建设发展与有大陆生活经验的台湾社会新群体。尽管台湾是故乡,有亲属,但在大陆的不同经历,他们要融入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社会,幷在台湾重新工作或生活幷不容易,是很难真正融入台湾社会的。那么,他们是本省人还是外省人,幷不好定义,因此称为“新半山”。

  在“新半山”群体中,有一大批是台籍老兵。台籍老兵是指1947年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从台湾征兵到大陆的台湾人。他们大多被派到大陆作战,国民党战败退守台湾之后,则有大量台籍国军滞留在大陆。直到1987年底蒋经国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后,台湾开始有人推动让这些台籍老兵返台落叶归根。1989年,台湾当局发出第一张“返台定居”的入境证给滞留大陆的台籍老兵。依据大陆“台湾老兵返乡协进会”调查,在大陆的台籍老兵大约有1000多人,已有近900人返台定居(其返台定居的家属则有4000多人),留在大陆的台籍老兵大约100多人。

  台籍老兵后代(第三代)游智彬在台湾《旺报》发表“离合两岸,被遗忘的台籍老兵”一文,讲述了他家及整体台籍老兵返台定居的一段历史。1990-1994年,他家及亲戚在大陆的4个家庭28人陆续返回台湾定居。由于台籍老兵在大陆娶妻生子,返台的不只是台籍老兵本人,还有子女与亲戚,亲戚则是大陆人。他们在台子女均有成功发展,其中还有重新西进大陆发展的。这些案例进一步揭示,在两岸大历史进程中,两岸家庭与个体的命运转折与变化。

  六、日本御用士绅阶层与台籍日本兵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台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不少不同特殊群体,幷对台湾社会政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941年,日本殖民统治者为配合加强台湾人对日本帝国的认同,积极推动“皇民化运动”,进行彻底的思想改造,“皇民奉公会”是最大改造组织,全岛600万人全部纳入这个系统〔9〕。可以说那个时代,台湾民众的部分群体即日本御用士绅等较为亲近日本,形成一个特殊的日本御用士绅群体,也是日后台湾社会皇民化群体的代表。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辜振甫、许丙、林熊祥、简朗山等士绅,结合在台日军要求日本驻台总督安藤利吉不要投降,宣布台湾独立(陈仪到台湾后,曾将辜、许等人逮捕判刑)。尽管后来其中不少人不再从事“台独”活动,但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台独”的起源与日本殖民统治及“皇民化运动”确实有直接关系。

  在本省人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即台籍日本兵与日本人后裔。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1年,日本战败后日本侨民大量被遣返日本,但仍有部分日本人居住台湾,没有返回日本,这又构成台湾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二战后期,由于战争持续造成兵源与后勤服务人员不足,日本开始从台湾征用,幷派到中国大陆与东南亚等战争前线服务,于是有了台籍日本兵的出现。依据1973年日本厚生省公布的统计数字,台籍日本兵为80433人,军属(包括军夫)为126750人,共计207183人,其中死亡30304人,复员176879人〔10〕。这些人大部分遣返回台,其中,1946年5月,台湾长官公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查本省旅外台胞现已回归者计59255人”,尚未归回台胞继续办理。台湾光复后,行政院颁布《恢复台湾同胞国籍令》,从中国大陆与海外其他地区遣返的台籍日本兵恢复中华民国国籍。据报道,1945年12月到1946年底,近20万台胞分批分期先后被输运返台。陈仪送走了20万日俘,也有20万台籍日军退伍回到了台湾。

  当时,台籍日本兵有到日本的,有在大陆服役的,也有在东南亚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其中,有大陆经历的台籍日本兵有一种复杂的经历与感受。他们是台湾本省人,但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充当了日本兵,为日本服务,充当日本人的帮凶,屠杀大陆同胞。战后其中有些人成为战犯,受到处罚;有些被遣返台湾,少数留在大陆。遣返台湾的有多少人,幷不易统计,但估计上万人是有的。他们及他们的后代对两岸关系是何种态度与立场,则无法确认,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是不可否认的。

  这批返回台湾的台籍日本兵是“228事件”初期殴打外省人的主力。据“228事件”早期研究报告资料,参与“228”暴动的是台湾少数人,“这些少数人是日本队统治期的御用士绅,海南岛、南洋等地遣送回台的台籍日军,以及学生、浪人、流氓等”〔11〕。文章指出,台籍日军受日军严格训练,皇民化程度也最深,“对祖国观念极为薄弱”〔12〕。

  日本殖民统治与“皇民化运动”对日后台湾亲日情绪与岛内分离主义影响重大。曾任“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的李金茎讲,日本交流协会在台北举行天皇生日酒会,后遗症之严重是所料不及的。“某些台湾士绅、政要一旦收到日本天皇生日庆祝会请帖,就珍视为日本政府发予的奖状,非但准时穿大礼服恭恭敬敬庆祝大会,回家后一定将请帖端端正正供在佛坛中央,每日顶礼膜拜。可见,李登辉以当日本皇民为荣,是有其社会基础的,(是)不足不奇的”〔13〕。

  七、战后海外返台的台湾人

  台籍日本人与战后返台的台湾人。据估计,二次大战后,旅居海外的台湾同胞人数超过30万人,其中在日本有10多万人,南洋5-6万人,中国大陆7.5万人〔14〕,其中海南返台的台湾人有3万人。“1932年2月10日,日本以台湾混成旅与海军第五舰队协同作战,攻占海南岛北部,——为经营海南岛,台湾总督部从岛内征调人力多且广,——性质均为军属,人数约3万余人。二战期间台湾人军属约有十万六千余名,海南岛就占了近四分之一”〔15〕。吴振武在“日军投降后,他被推举为‘海南岛三亚地区台湾兵遣送部长’,带领3万人回台湾”〔16〕。不过,有些台湾同胞幷没有在战后返台,还有部分台湾同胞在“228事件”后离开台湾,到大陆等地发展。目前,在大陆定居的台湾同胞有4.4万人〔17〕。

  在日据时代与战后,均有大批台湾留日学生,成为一个知日的知识群体。其中许多先后返台,许多成为台湾的精英阶层。战后,台湾政坛精英主要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大陆籍的精英与领袖,一部分是有留日背景的台籍精英。这批留日学生是知日派,其中包括了不少亲日派或皇民化思想者,李登辉是典型,对日后台湾政治影响重大。

  另外,还有在战时赴日本工作生活的台湾人战后重返台湾,成为一个有“日本经历”的台湾人。台湾文史工作者林景渊出版《望乡三千里:台湾少年工奋斗史》一书,介绍二战末期8400多名小学毕业的台湾少年被送日本东京近郊的“高座海事工厂”参加飞机制造,他们历经战火,有人惨死在日本,不少战后回到台湾,在台日纠结的夹缝中生活〔18〕。

  八、日本人在台后裔

  在当今台湾,有多少日本人后裔?似成一个悬案。由于岛内“台独”势力日益庞大,而且“媚日现象”日益严重,大陆部分学者专家及台湾岛内人士在分析“台独”问题时,不断强调战后日本人或日本人后裔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是“台独”的起源之一或是“台独”主力。一位台湾导游在中正纪念堂讲解时表示,日本人在台后裔有200万人。这些日本人后裔数据与判定是“台独”支持者,幷不确切,有扩张之处,是一种主观感知与认识,缺乏客观的调研与说服力。

  知名台湾史学家、中国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家林在“日裔600万谎言:慎防日本藉口保护日裔出兵台湾”一文〔19〕,用大量史料说明台湾的日本后裔问题。他在文中指出,1943年,台湾本省人共计613.4万人,103.5万户。如果认为战后有30万日本后裔,相当于本省人中平均20.4人中就有1名日本后裔,每3.5户就有1户日本后裔家庭。这与现实不符。据战后“台湾省日侨管理委员会”于1946年1月4至2月23日举办的日侨复查结果,当时在台日(琉)侨总数322149人(其中日侨为308232人,琉侨为13917人)。战后,优先遣返在台日军,再遣返在台日侨。据统计,中美合作运送遣返在台日军共计165701,另有2255人后由“国民政府”单独遣返,非军人的在台日本平民分三期遣返,共遣返323246人。这一数据与日本厚生省的“终战”资料统计的1946年2月21日至1949年8月14日,自台湾引扬(遣返)的日本人共计322000人(不包括军人)相当。“228事件”后,再遣返在台日本人3300余人。日本厚生省“援护局”出版的资料显示,1946-1949年自台湾引扬者(被遣返的日本队人)共有479304人;与国民政府统计遣返的在台日本军民人数491202人相当。

  台湾丘智贤先生(军事研究者)在《联合报》发表“30万湾生在台湾?别让想象制造敌人”〔20〕一文指出,战后,日侨日俘遣返由中美盟国共同完成。为掌握日侨情况,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训令原台湾总督府进行调查,当时统计日俘日侨共有32万余名,同时调查留台意愿,因颇多在台湾已有产业,有14万余名盼能续留台湾。经多次讨论,中国战区参谋长美籍人魏德迈建议,日俘日侨应迅速给予遣返,经议定台湾留用日籍人员及其眷属最多不超过2800人。1946年4月前,共遣返16.5万余名日军战俘以及29.2万余名日侨,而且由于日据时期台湾户口管制严密,不可能发生大量遣返留遗漏情况。另外,“228事件”后,因少数日本人被怀疑参与事件,在形势稳定后,将留用部分日本人再次遣返,到1947年4月底,只有700余名日本人及其眷属续留台湾,当时发给身份证件作为管制。

  就是说,战后有30多万在台日本人与日本人后裔(非军人),但战后基本上全部遣返,只有极少数留下来。这些极少数日本人后裔是否认同与支持“台独”,没有证据,仅仅是部分人的一种主观推论。今日台湾许多坚定支持统一的不是外省籍,而是本省籍。也有不少外省人很早就成立了支持“台独”的“外省人台独会”,如今许多外省籍二代、三代精英成为民进党政治精英,成为支持“台独”的主力。因此,不能以出身论政治立场,更不能主观臆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