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再论“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意义
http://www.CRNTT.com   2023-06-11 00:23:17


 
  在台湾的“国统会”作出“八一决议”之后,海基会改变了不愿意谈政治问题的态度,随即在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进行会谈,集中讨论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大陆方面主谈代表是周宁,台湾方面主谈代表是许惠佑。双方代表各提出五个文字表述方案,由于台湾的方案中包含着所谓的“对等政治实体”等文字,幷没有被大陆所接受,而大陆的方案也没有被台湾所接受。为了避免会谈无成果,原预定两天的谈判不得不延长时间,此时台湾代表许惠佑又向大陆代表口述三个新的表述方案,幷称是获得台陆委会同意的。其中第三个方案引起大陆代表的关注和认可。这个文字方案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唯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③在这一基础上,香港会谈结束。

  为了确认海基会许惠佑在香港会谈所表达的内容有效性,11月3日唐树备副会长要求海协会副秘书长孙亚夫同海基会秘书长陈荣杰联络,表示海协会尊重幷接受海基会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建议,口头声明的具体内容另行协商。接到海协会的联络电话之后,台湾的海基会公布了新闻稿,幷把该新闻稿通过传真送到大陆海协会。该新闻稿说,“主管机关同意该会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一个中国’原则的意见,至于口头声明的具体内容,将根据‘国统纲领’和‘八一决议’加以表达。”④

  为了进一步确认海基会在10月30日补充方案的第三方案的有效性,以及考虑到这一方案同海协会所提第四方案有接近的部分,海协会对海基会补充方案第三案稿的文字作了修改,幷于11月16日致函海基会,将海协会口头表述要点通知对方,其内容如下: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幷将海基会的口头表述记录作为附件附于其后。该函于当天媒体正式对外公布。⑤

  在接到大陆海协会的信函之后,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李庆平代表陆委会和海基会发表谈话,对海协会来函表示欢迎。12月3日海基会正式复函海协会,确认了11月16日口头表述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会的信函,未对海协会的信函提出异议。由此,“九二共识”所强调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识正式形成。

  3.“九二共识”形成的政治意义及其发展

  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过程中,“九二共识”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共识一方面确认自1949年以来,两岸尽管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分歧,但国家主权没有因为这些政治分歧而分裂,表明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政治事实。同时也确定了两岸未来在处理事务性问题时也会在这一框架下进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政治架构得到了海峡两岸的正式确认。

  在“九二共识”逐步形成的基础上,大陆海协会出面邀请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到大陆访问。在汪道涵会长向辜振甫董事长发出邀请之后,辜振甫表示愿意在新加坡同汪道涵会长见面。经过双方的沟通,确定于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举行。这是两岸从1949年以来,首次以民间机构的代表的名义进行会晤,也是在“九二共识”形成基础上推动了会长级别的互动,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

  从1990年两岸红十字会金门会谈开始,两岸逐步因应事务性磋商的需要,相继成立了民间交流的窗口海协会和海基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相互定位。不可否认,1992年台湾“国统会”所通过的“八一决议”,台湾当局认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幷强调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的认识上,形成共识的最初交集点。

  “九二共识”的形成是双方工作人员精心努力的成果,本应该可以沿着这一政治基础大力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但是岛内政治出现了巨大变化。李登辉在逐步掌握台湾政坛的实权之后,就急不可耐地亮出“台独”本质。1995年6月李登辉因私窜访美国,在康奈尔大学时发表讲话,声称所谓“‘中华民国’在台湾”,“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等等,公然打出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立场,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同年7月开始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进行了一系列的导弹和军事演习⑥,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1999年7月李登辉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抛出了“特殊两国论”,企图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改变成“特殊两国”。这是台湾当局企图改变台海现状的最初举动,破坏了两岸和平交往的基础。2000年3月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赢得岛内选举,为了化解陈水扁在“一个中国原则”上的尴尬,时任台湾陆委会主任苏起于4月28日参加淡江大学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一个新名词:“1992共识”或“九二共识”,英文叫1992consensus。他认为,这个名词指涉的是两岸缓和经验,基调是温和的、善意的,同时也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只要说“回到九二共识”,大家都可以过得去。⑦由此,“九二共识”的这个专用术语很快就被广泛接受。

  三、“九二共识”是以国体为基础的政治共识

  “九二共识”本身是两岸妥协的结果,通过淡化处理海峡两岸政体内涵,去寻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国体共识”。在1992年的节点上,中国大陆对于如何处理两岸问题的立场是清晰明确的,表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点被台湾当局所接受。这一共识双方都能接受的部分,就是两岸同属于中国,中国大陆经常会进一步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当局的“八一决议”则更进一步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以上的说明都是在国体的概念范畴中的解释,在这一“国体共识”中两岸都坚守了一个中国版图和主权的完整性,没有涉及政体的概念。

  至于政体的部分,两岸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凸显了两岸之间存在的政治分歧。自从1971年10月联合国通过决议驱逐了当时国民党当局(蒋介石集团),从法理和现实的角度都清晰地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唯一合法代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是迟到的正义,比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晚到了22年。早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已经决定了1911年成立的“民国政府”被推翻的事实。要让一个已经被推翻的政体再回到政治现实中是不现实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被推翻的民国当局带着残兵剩将退守到台湾岛,不愿意接受政治上失败,在美国冷战对抗的需求下,口口声声要重新反攻大陆。由此出现了两岸的政体之争。在1979年之前,两岸之间的冲突尖锐对立,彼此除了依靠武力对抗之外没有其他选择。1979年大陆开始推动改革开放的政策,希望两岸能够务实地和平解决彼此的政治分歧,最终实现国家统一。这也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背景。要和平谈判解决两岸问题,就必须要面对尚未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理的台湾岛上的行政管理部门。“九二共识”幷不意味着中国大陆接受了台湾岛上的行政管理政体,而是两岸在“国体”上相互确认的共识,而非是政体上的相互承认。岛内的一些学者把“九二共识”称之为“一中各表”,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解释,是在把国体概念同政体概念混为一谈。

  2000年和2016年,台湾岛上的政治生态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主张“台独”分裂行为的民进党掌握了政权,由于他们的“台独”主张,挑衅到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主权,使得两岸两会无法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流。

  四、“九二共识”与民进党掌权的两岸关系

  “九二共识”形成之后,一方面制约了岛内“台独”分裂分子企图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主权中分裂出去的可能,同时也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良好交流环境。名符其实成为两岸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

  在陈水扁时期,他刚刚上台之后就公开宣布要坚持“四不一没有”的政策⑧安排,可是在他的8年任期中,他幷没有做到许下的政治承诺。2002年8月陈水扁在“世台会”上公开抛出两岸是“一边一国”的主张,声称两岸是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是他在仿效李登辉的“特殊两国论”,想用“两国论”的方式推“台独”政策。在陈水扁的第二任期,2006年2月27日在其主持台“国安会议”后作出决定,宣布终止运作“国家统一委员会”,不再编列预算,原工作人员归建;同时宣布“国家统一纲领”也终止适用。2007年9月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期间,他还抛出了“入联公投”案,结果被台湾选民所否决。

  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在2008年5月22日马上就明确指示海基会致电海协会,表明接受“九二共识”的认识,愿意就两岸的事务性问题进行协商。由此,海协会和海基会之间的事务性会谈开始重启,两岸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开启了两岸大三通,实现两岸民众的大交流。在马英九任期的八年中,两岸通过两会的交流与合作,签订了23项涉及两岸关系方方面面的事务性协议,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做了重要铺垫。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实现了在1949年之后首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晤,再次确认“九二共识”存在的重要意义。

  2016年1月,蔡英文当选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但是蔡英文幷不愿意接受“九二共识”作为其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2016年5月20日在其就职演说中⑨,虽然她在演说中提到两岸求同存异的思路,但是她幷不明确表示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使得两岸两会的交流出现新一轮的停罢。2016年10月4日,蔡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明确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宣称海峡两岸领导人会面“不应预设条件”。2021年10月蔡英文发表双十讲话,态度鲜明表达所谓的“‘中华民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政治立场、要站稳所谓的“四个坚持”等新版“两国论”的言论。蔡英文的这一政策宣示,已经亮出其“台独”政策的本质,显示出她要站在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国原则对立面进行彻底对抗的姿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