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国持对抗性对华政策的战略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22-09-05 00:12:55


  中评社╱题:美国持对抗性对华政策的战略困境 作者:包承柯(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助理、教授

  【摘要】自特朗普进入白宫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陷入了多重自相矛盾的战略困境中。这一系列自相矛盾的战略困境的政策目标又在拜登总统掌权之后未加调整而全盘继承,充分显示出美国的战略目标出现了混乱,也反映出美国政治精英的战略思考的立意狭隘,只在乎美国的霸权利益,只要求其盟国和二流伙伴绑架在美国的对外战略目标中即可。要防止中美关系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就必须管控“台湾问题”,不能让它无序发展。“台湾问题”是美国干涉中国核心利益的重要棋子,也是美国政府的沉重政治负担,这个棋子使用不好会损害美国的自身利益。

  一、前言

  拜登总统于今年5月下旬实现了他任职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在俄乌冲突正酣的背景下,美国正在加大力度通过对乌克兰的支援同俄罗斯进行对抗,又在东京参加印太四国峰会(Quad),幷构建针对中国的“印太经济架构”(IPEF),凸显美国对外政策采取两线对抗战略。一方面要在欧洲大国争霸的传统舞台同俄罗斯争一高低;另一方面又要在印太地区维持美国的霸权秩序,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拜登访问日本之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5月26日在乔治敦大学发表美国对华政策的演说指出,“尽管普京总统发动的战争还在继续,我们仍将聚焦于对国际秩序最严峻的长期挑战,这就是中国的挑战。”他的说辞充分反映出美国要在两线对抗的战略目标。

  自特朗普进入白宫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陷入了多重自相矛盾的战略困境中。担心中国迅速崛起会挑战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在这一因素作用下,美国把欧洲盟友拉过来要共同对抗中国的崛起。在俄乌冲突前,美国竭尽全力挑拨中俄关系,要与俄罗斯联合在一起对抗中国;在俄乌冲突后,还要中国站在美国一边谴责俄罗斯,又同时在中国周边构建反华包围圈;为了对抗中国,美国无视中美经贸深度相互依赖的状况,提出要在产业供应链和高科技领域与中国公司脱钩。为在印太地区重塑与中国竞争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构建美日澳印四方机制下的排华对抗机制,另一方面建构美英澳(AUKUS)三国军事安全机制,幷排斥美国在亚太地区第一盟友的日本和印度参加,让日本和印度沦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二流伙伴。

  这一系列自相矛盾的战略困境的政策目标又在拜登总统掌权之后未加调整而全盘继承,充分显示出美国的战略目标出现了混乱,也反映出美国政治精英的战略思考的立意狭隘,只在乎美国的霸权利益,只要求其盟国和二流伙伴绑架在美国的对外战略目标中即可。

  二、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带来的战略困境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接近美国的经济总量,美国政治精英的焦虑感也在同比上升,他们担心美国的霸权会因此旁落。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特朗普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构建起以对抗中国为核心内容的印太战略。这是尼克松总统访华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发生的重大转变。如果说尼克松总统时期调整对华战略是为了应对苏联的挑战,那么这次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是把中国作为主要假想敌,重新构建针对中国的区域战略环境。但是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幷非这么容易,它涉及到美国的霸权秩序的调整。

  美国为了重塑围绕中国的国际环境,需要找到支撑美国战略的帮手,但是在印太地区美国的帮手是少之又少,依靠欧洲盟友的帮助是美国不得不做的选择。但是美国的欧洲伙伴们幷不可能完全随着美国的指挥棒转,其原因是多重的。首先,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尽管其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等都与美国非常接近,也享受着美国霸权给欧洲带来的利益。但是地缘政治的安全因素还是在欧洲而不是在亚洲,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最为担心的国家。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了有30年,美欧的战略目标还是在不断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今年2月下旬爆发的俄乌冲突只是以上战略发展遭到俄罗斯的反击带来的结果。欧洲无法把中国列为安全战略中首要或长期的假想敌。

  其二,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与中国尽管存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差异,但幷没有妨碍中国和欧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长期以来是这些欧洲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国家领导人都非常清楚,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是欧洲产品最好的去处。单是这一因素也足见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欧洲的经济已经被俄罗斯能源减少供应搞得通胀四起,如果欧洲国家紧跟美国对华战略调整,把欧洲巨大消费市场置于敌对假想国来对抗,将会引发欧洲经济萧条,损害欧洲自己的利益。

  其三、欧洲国家为了迎合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在人权和“台湾问题”上已经对中国作了很多干涉性的评论。但是欧洲国家已经不是一百多年以前那样走遍世界无对手的国家。今天的欧洲已经无法同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对抗。不仅没有经济和军事上的力量,在发生冲突的背景下欧洲国家幷不具备向印太地区投送大规模军事力量的能力。现在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欧洲国家已经是捉襟见肘不得不把有限的力量放在可能的不测事件上,哪里还有更多的力量来同中国对抗?

  在美国一心想推动印太战略的架构中,同美国已经实现战略结盟,又同中国在地缘政治上有潜在冲突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是美国推行印太战略以来最早加入四国机制(Quad)的成员,冷战时期就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曾经是亚太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由于中国的崛起,这一地位被中国所取代。被超越的日本现在只有依靠美国,利用美国政治精英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感,加强同美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在美国同中国的对抗过程中寻求日本利益。

  但是日本同美国的政治文化或价值思考幷不完全相同,日本人的思考方式更多是亚洲方式,而非西方文化价值链中的一环。此外,美日之间在军事关系上虽然是同盟关系,但是这一同盟幷非是平等的同盟,至少不是美国同英国这样可以互相平等商谈的同盟。美国是二战的胜利者,是战后对日本主要的占领国。在1952年美日之间签订和约,日本恢复了国家主权,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美日还签订了”美日安保条约”。从表面上看美日两国似乎是同盟关系,但其实质只是开放了日本的军事基地,让美军可以在日本继续自由驻扎。这一条约显示美日之间幷不是完全平等关系,只是证明日本在恢复主权之后,美国可以继续维持霸权地位。美国对日本这样的合作伙伴是心知肚明。正是因为美日两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这两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发展轨迹不完全一致。当然,美日两国的对外战略中的某些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认识,其中一点就是他们都希望遏制中国崛起。美国在建设印太霸权秩序过程中,日本幷非是美国真正的盟友,这是美国印太战略中又一个难以摆脱的战略困境。

  2021年9月,美国为了加强印太战略的安全框架,在印太四方机制(Quad)之外,又同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Augus机制。这是一个由美英两国向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军事安全合作机制,是三个英语国家在印太地区构建霸权秩序的安排。有了这个合作机制,这三方可以在核动力潜艇方面进行军事武器资源共享。为了区别对待,美国国安会印太专员坎贝尔明确指出,Augus三国安全联盟不会邀请日本参加。据称在拜登总统访问日本时,岸田文雄首相还在会谈时提出过这个问题,结果遭到拜登总统的拒绝。这一联盟的出现,再次证明日本只是美国的二流伙伴。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的重要盟国,是美国主导印太四国机制(Quad)最初的成员,2021年9月澳大利亚又成为Aukus安全联盟的成员。澳大利亚虽然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但是它地处南太平洋,与中国的距离相差甚远,实在有些鞭长莫及。此外澳大利亚人口只有2500万人左右,可以动用的人力资源相当有限,难以同中国进行对抗。因此,澳大利亚的存在只是表明,美国在印太地区挑战中国时会显得不那么孤独。

  印太四国中的印度其实幷不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只是印度同中国有着边界分歧,让美国认知到在对付中国时有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可以合作。印度地处南亚,是中国的侧翼。当美国等其他国家在中国东海、台海或南海等区域挑起事端时,再增加印度在中国的西南侧翼进行挑事,会牵制中国在东南沿海力量的分布。但是,中印之间除了边界问题有分歧之外,在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政治文化方面虽然不同,但没有出现价值观念上的相互排斥现象。印度很难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真正有价值的盟友。

  综上所述,美国在推动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时,能够寻找到的战略盟友屈指可数,因此很难建立起一个类似于北约组织的机构,很难形成战线分明的反华包围圈。日本尽管不被美国所待见,但是日本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会竭力帮助美国建立起印太地区以美国为中心的霸权秩序,以显示美日同盟的存在感。因此,从本质上看,美国的印太战略其本质上还只是中美两国的对峙和对抗,不管是印太战略也好,不管是印太四国机制(Quad)也好,或是Aukus三国机制也好,只是美国把外交战略重点转移到印太地区时通过不同的美国霸权形态表现出来而已。美国需要这样的霸权过程,这有助于消除美国政治精英内心中的焦虑感。但是这一系列新机制的出现幷没有实质性改变印太地区战略力量的对比。

  美国的欧洲盟友由于地缘政治的需要,首要关心的是欧洲安全,美国作为传统的霸权国家,也不得不分配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欧洲的安全舞台上,一方面要维护美欧战略同盟,另一方面要继续应付类似俄乌冲突带来的安全问题。美国可以投入到印太地区的战略资源是有限的,要在力不从心的环境里构建美国新的战略架构其困难度可想而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