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两岸媒体人何以携手应变?廖祥忠谈“三变”
http://www.CRNTT.com   2019-05-11 00:21:06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海涵 林艶 徐梦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两岸媒体人应如何‘携手·和声’应对棋局、从而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和平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在第四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主题论坛上就该问题做出了诠释,他表示,应该从“识变、应变、求变”三个角度来加以努力——一,识变。立足新时期,传递正能量。在两岸关系的新时期,传媒人以其高度的敏感心合责任感预测到了新的变化。二,应变。顺应新趋势,形成新格局。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两岸携手向前,一定能推动华语传媒界在这次新变革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第三,求变。把握新机遇,培养新人才。传媒的发展核心在于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高校,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第一,识变。廖祥忠说,要立足新时期,传递正能量。在两岸关系的新时期,传媒人以其高度的敏感心合责任感预测到了新的变化。回顾历史是为了正视当前,思考未来。在两岸交流中,传媒作用很关键。尤其是在互联网大环境的今天,各种媒介形式,各类发声渠道,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展现,这个时候,需要两岸媒体人敢于并善于担当起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增进认同、加深情感、加强合作的社会责任,为两岸民众多方呈现真实、客观的资讯和社会形态。

  第二,应变。他表示,两岸传媒人要顺应新趋势,形成新格局。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传媒领域最显着的两步影响是媒体的融合——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这种传播的方式为两岸传媒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未来传媒的影响力已经从旁敲侧击变成了主导。媒体之融,在于打通各类媒体形式限制,围绕媒介形态、营商模式、发展机制等开展全方位创新;媒体之融在于突破地域限制,理解并落实“惠台31条”,推动两岸传媒企业、传媒高校、传媒学者之间的共同发展,实现中华传媒人的零距离合作;媒体之融在于聚焦两岸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资源,创新内容产品与话语方式,共同打造华语媒体高地,共同扩大两岸媒体的影响力。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两岸携手向前,一定能推动华语传媒界在这次新变革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第三,求变。廖祥忠认为,两岸传媒人应把握新机遇,培养新人才。传媒的发展核心在于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高校,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培养传媒人才,推动传媒业的发展、推动两岸关系稳固向前。

  最后,廖祥忠说,面对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机遇,中国传媒大学愿与两岸同仁一起积极营造两岸传媒人共同的朋友圈,携手相伴、砥砺前行,共同创造新时代两岸传媒人的美丽和声。

  据悉,第四届两岸媒体人北京峰会以“携手·和声”为主题,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协办,旨在促进京台两地媒体交流和文化互动,倡导两岸媒体人携手合作,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