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蔡英文的底色与限度
http://www.CRNTT.com   2019-06-27 00:10:36


  中评社╱题:蔡英文的底色与限度 作者:薛力(北京),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

  作者指出,蔡英文无疑属于“每个毛孔都散发出台独气息”的人物,但她在任内只会倾力推进“事实台独”乃至“实质性台独”,即“搞两国论只做不说”以构建“不提两国论的两国论新架构”。外在压力(主要来自美国与中国大陆)、主流民意、个人因素共同决定她不追求“法理台独”,对“事实台独”与“实质性台独”的追求也以“避免被大陆认定为法理台独”与“避免美国的强烈反对”为限,除非出现她认为的“机遇窗口期”。

  一、前言

  与马英九时期不同,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转为“经贸关系与文化交流深度弱化、政治与军事对抗强度上升”。2018年底“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台湾主要政党的重心已经转向“大选”布局,两岸关系因而再次成为重要议题,并在政客操作下展示某些效果,如民调显示蔡英文支持率一度提升了约十个百分点。国民党候选人如果赢得2020年“大选”,两岸关系预计会整体适度回暖,经贸与人员往来方面可望见到相当改善。那么,蔡英文如果赢得“大选”,在两岸关系上会采取什么措施?会公开推行“法理台独”么?

   所谓“法理台独”或“事实台独”是指台湾当局在“中华民国”的旗号下,以蠕动方式强化或者增加“台湾独立”的事实或者成分。“实质性台独”是指推进“事实台独”已经到了“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重大事变”的程度与标准,但还留着一层薄薄的法律面纱,因而尚能为中国大陆所忍受。“法理台独”是指被国际社会(特别是中美两国)认为构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台湾独立”。

  本文先简要分析外在压力与主流民意,再重点分析蔡英文的个人因素,即其与“台独”相关的理念及其政策后果。最后尝试预测她未来在“台独”上的政策偏好及其限度。

  二、蔡英文面临的外在压力

  对“台独”势力来说,中国大陆与美国是影响其实现“台独”的两大外在因素。李登辉在任职末期试图大幅度推进“台独”,因而提出了“两国论”,即大陆与台湾之间属中华民族框架下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就如德国和奥地利同属日尔曼民族一样(他也是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推出“两国论”的);陈水扁更试图在“台独”问题上“毕其功于一役”,为此在2002年提出了“一边一国论”,但含义演变为“否定一个中华民族,构建台湾民族,两岸就是普通的国与国关系”。两者均引发美国的高度警觉与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弹。

  美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是“和平解决”,既反对大陆“武统台湾”,也防止因为台湾过度刺激中国大陆而把自己拖入战争,故采取“维稳为上,如果无法维持两岸军力平衡,则维持台湾有军事能力在一定时期内抵抗大陆进攻”的政策。这集中体现在《与台湾关系法》第二条B款“美国政策”的第3、4、5项。①美国在李登辉与陈水扁制造的两次事件发生后,均采取了多条措施来牵制台独势力,防止事态失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让李登辉与陈水扁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台湾方面采取美国不同意的行动而导致大陆动武,美国没有义务执行《与台湾关系法》等法律。大国都努力避免被“小伙伴”拖入战争,因此承担军事与安全“责任”都是有条件的。

  中国大陆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效果不一,但最有力的一招是在2005年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进行相应的军事部署,从而让台湾绿营真切感受到了“这部法律是有牙齿的老虎”。根据《反分裂国家法》②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该法为中国大陆以武力手段阻止“法理台独”确立了法律依据,并掌握了对“实质性台独”与“法理台独”的解释权。“台独”势力因而难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法理台独”。这是大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该法律后,老谋深算的李登辉不顾老迈之躯,拼全力发动空前规模“抗议活动”的主因。

  近年来,大陆对台政策是:一方面高度警惕幷坚决反对“台独”行为,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台工作力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台湾反分裂势力,包括中间选民,幷推出多项惠台措施,如2006年推出20项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政策措施,2018年3月又推出惠台措施31条,让台湾普通民众实实在在分享大陆发展的成果。值得玩味的是,蔡英文当局针对大陆惠台措施的反应是:一方面声称大陆惠台政策许多不是新的,冲击不会太大;另一方面又推出“八大强台措施”以“反制大陆”。这恰恰说明大陆的惠台措施做对了。

  三、台湾的主流民意

  1945年台湾人口为656万,其中闽南人占85%,客家人占13.5%,1.5%为原住民。国民党在1945-1949年带到台湾约200万人。2018年底台湾人口为2360万。依据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大选研中心”)2019年1月初的民调,闽南人70%,外省人12.2%,客家人12%, 原住民1.8%,新住民0.4%,外国籍0.1%,其他3.5%。

  过去三百多年的历史际遇,加上蒋介石对台湾的统治方式,激发台湾人重新思考自己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以下简称为“两类认同”)。二战后全球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及其所依托的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理论,成为台湾知识分子思考两类认同的工具。“住民自决论”与“台湾民族论”是其表现形式,而“台湾地位未定论”则为其推波助澜。③其结果是:台湾人两类认同出现分化。1949-1987年实施《台湾省戒严令》时期,这种分化的政治影响有限。但是,1987年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后,民众的政治分野公开化,加上李登辉、陈水扁与蔡英文任内的持续推动,以及马英九任内在逆转绿营“去中国化”政策与法律上几近无为,台湾人的两类认同逐步演化为今天的“认同光谱”:依据政大选研中心的数据,从1992到2018年,认同自己为“台湾人”者从17.6上升到55.8%,其中2014年曾达到60.6%;认为“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者从46.8下降到37.2%,其中2014年曾经下降到32.5%;认为是“中国人”者从25.5%下降到3.5%,“无反应”者从10.5%下降到3.5%。④而该中心2019年1月上旬的民调显示,在1120位20岁以上受访者(无金门、马祖样本)中,倾向统一者占13.0%,倾向独立者占22.4%,广义维持现状者57.1%,无反应者占7.5%。⑤大陆不攻打台湾情况下赞成独立者为62%,而攻打台湾情况下依然坚持独立者为29.8%⑥(ET民调则为23.6%)。⑦

  据此可以得知,在文化认同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祖上来自中国大陆的台湾人”,少数人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只有个位数的人坚持自己是“居住在台湾的中国人”。政治认同方面,“中华民国在台湾”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认知,支持两岸统一者为少数派。而且,随着老一代的逐渐离世与所谓“天然独”世代(一般指18-29岁,据悉“天然独”一词系蔡英文首创,现在渐被一些人采用。政治理念都是后天所形成而不可能来自遗传。从中可见台湾绿营在打选战、创辞藻上颇有心得,值得“百年老店”国民党进一步取经)不断进入社会,支持“两岸统一”的人口比例呈总体下降趋势。但在台湾经济起飞后成长起来的所谓“天然独”世代,多数无意“为台独而战”。加上外在压力的作用,台湾主流民意中选择“即使打仗也要独立”者只有1/4到1/3,多数人支持“维持两岸关系现状”。这是试图做“全民总统”的马英九不敢大力强化两岸政治关系并选择“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的主因之一。蔡英文上台后“维持两岸现状”依然是台湾主流民意。主流民意给了她对抗大陆的“神主牌”,但也成为以“台独”为志业的她难以逾越的民意障碍。

  四、蔡英文的个性特点

  这方面既决定了蔡英文的“台独”底色,也限制了她追求“台独”的程度。就蔡英文的“台独”底色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

  1,家庭出身:蔡英文辈分名叫蔡瀛文,是蔡洁生的四房张金凤所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因为母亲来自排湾族,她有四分之一的排湾族血统。蔡洁生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并在阳明山购置别墅养育一家老小,主要靠他个人的商业才能与勤勉。不过,其个人经历与商业起点也很重要。他18岁赴“满洲国”与日本学习修理飞机并一直工作到日本投降。返回台湾后不久即从日本人手中低价接手一家汽车修理厂,以此为基础进而投资房地产、经营建筑业与餐厅,逐渐成为台北市大地主。他的本土意识很强,不满国民党统治,早年就资助“党外”运动并与“台独”往来密切,自认是“李登辉的崇拜者”。蔡英文的哥哥蔡瀛南曾留学日本,为经营生意常年往返于台日两地。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蔡英文在家庭教育中从小就被强调日本的长处、殖民时期对台湾建设性的一面,并与长期推行戒严的国民党统治比较。一些细节表明了她的家庭教育特色以及与日本的关系:蔡英文小名叫“吉米牙”(即日语“小不点”),从小请日文家教,在学生时代中午常吃母亲做的日式饭团,成年后常到日本休假,与安倍晋三及其胞弟岸信夫议员私交甚笃。

  因此,她一方面承认自己是“念中国书长大的,受的是中国式教育”,另一方面则强调:“台湾是个多元的社会,(我)除了受到中国的文化影响,还受到其他许多文化的影响。”从她受教育的履历看,结合了中日英美多种,文化上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情感上则亲近日本与欧美,政治理念上则对国民党与中国大陆疏离乃至厌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