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刘振民:应对气候崩溃 国际合作刻不容缓
http://www.CRNTT.com   2023-09-22 00:44:12


外交部原副部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刘振民(中评社 徐媛摄)
  中评社北京9月22日电(助理记者 徐媛)2023年被认为是全世界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的一年,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外交部原副部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刘振民日前出席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在大使圆桌上就全球气候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刘振民援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9月初发出的警告,“气候崩溃已经开始,人类仍然可以防止最坏情况的发生,但行动刻不容缓。”

  刘振民认为,首先,各国应加快行动落实好《巴黎协定》。目前,已经有148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如各方能加快落实其承诺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对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控制全球气温升高的目标仍将有积极效果。刘振民呼吁,各国应通过积极的绿色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带动进一步的减缓行动。

  “各国应更加重视气候变化适应行动。”刘振民指出,现在看来,气候变化不可逆转,人类的减缓行动只能做到控制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出现最坏的结果。事实上,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为应对气候变化设计了减缓和适应的双轨措施。鉴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在加快发生,各国的适应行动也应该加快。

  刘振民续指,各国应认真做好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特别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及非洲国家的帮助。发达国家应切实履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即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财政援助。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可继续通过南南合作为有关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此外,各国既要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合作,也要重视市场合作的重要作用,有关国家应避免采取限制出口等手段而干扰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市场的项目合作。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31年来的历史,这方面是有惨痛教训的。“如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进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合作和低碳发展合作,那么今天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就会好得多。”刘振民坦言,各国要吸取教训,努力避免地缘政治分歧干扰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最后,刘振民强调,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将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未来。中美欧作为世界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也不同,但中美欧的GDP总量占到世界的60%多,三方应发扬合作的传统,求同存异,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不断取得进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