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工作坊:理解中美战略竞争
http://www.CRNTT.com   2020-11-09 00:21:17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工作坊举办了以“理解中美战略竞争”为题的研讨会(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实习记者 李晓宇)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工作坊举办了以“理解中美战略竞争”为题的研讨会,邀请了国关学界的六位专家作为主讲人,就中美战略竞争的本质与长期趋势,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对“中美战略竞争:全球、区域与双边”与“理解中美战略竞争:理论、历史与现实”两个议题进行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野主持“中美战略竞争:全球、区域与双边”议题的发言与讨论环节。

  期间,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孙学峰发表题为“局部等级视角下的中美战略竞争”的报告时指出在东亚局部等级体系之中,作为崛起国的中国与提供安全保障的美国在综合国力上还是有较大差距,中国要采取的是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避免过度竞争的战略对冲手段。近三十年内,虽然东亚地区竞争烈度加强,但并未出现新的军事同盟,在现有实力对比的约束下并未出现“突破红线”的情况。中国现在面临的压力来源于美国的对抗性,若按当前趋势发展,未来中美之间经济距离会进一步接近,但综合实力并不能达到冷战时美苏实力对比的门槛。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在演讲中指出中美战略竞争和印太战略体系发展的相互联系,但并没有根本的决定性影响。在中美关系开始从战略伙伴向战略竞争关系过渡期间,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积极重视印度对于遏制中国作为潜在战略对手方面的作用开始提出所谓的印太体系的概念,并使得遏制中国成为美、日、印、澳等国家的共同利益。在中美战略竞争的明确与印太体系的成型过程中,印太体系已然成为一个针对中国的准同盟体系。中美战略竞争并不是印太体系朝着同盟体系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其动力,在可见的将来,中美战略竞争与中澳、中印关系恶化将推动印太体系向复合同盟的方向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祁昊天在发表以“中美军事竞争:内涵、迷思与边界”的演讲中表示,为中美军事竞争定性需要从深挖其内涵。中美框架中存在力量相对变迁,而“在这种力量变迁中为什么存在军事竞争”这个问题常“被假设掉”,因此忽略了对竞争本身定性的认识,并提出了建模假设过于线性化、对军事竞争的理解过于对称化的问题。他认为美国已经针对中国实力增长而做出自身从战略到技术的调整,中美之间已经进入了军事竞争,而中国并非处于弯道超车的位置,这种实力差距的变化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