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返乡浙江人一字道出过年回家的意义
http://www.CRNTT.com   2019-02-01 12:11:19


张明夏从宁海北下高速。
  中评社北京2月1日电/浙江在线讯,他们,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打拼海外的华侨,是心系桑梓的上班族,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这一刻,他们从四面八方回到家乡,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我们与他们相遇,听他们讲述在外奋斗的故事、奔跑的故事、追梦的故事。

  60后张明夏:情 家是我永远不变的终点

  遇见时间:2019年1月27日22时16分

  遇见地:宁海北高速口

  2018年的小确幸:企业产值又创新高

  2019年我最想:回到宁海老家新建的中国华东实木家具总部基地开店

  我们遇到张明夏是在1月27日晚上10时多,他刚从宁海北高速口驶出。当天一早,他从河南濮阳出发,奔回宁海老家,14个小时,1200公里,马不停蹄,归心似箭。

  几分钟时间,这个宁海最繁忙的高速路口已驶过几十辆挂着不同省份牌照的轿车。每年春运,都有数以万计的宁海商人通过这里归家,每个车牌背后,都是一段澎湃的创业史。张明夏的车牌就有三四个,都是他辗转多地白手起家留下的痕迹。

  早在上世纪90年代,18岁的张明夏就怀揣一身的木匠手艺远赴黑龙江打工。宁海是著名的“五匠”之乡,习木艺,闯天下,是那代宁海青年相似的奋斗路径。那年,张明夏在自己租的小房子炕上干活,晚上满炕的刨花一扫,凑合睡下,就这样花了一周就地取红松木做好一套组合柜,等到周日去冰天雪地的路边摆摊叫卖,他的手第一次生了冻疮。

  北方呼呼的冷风直钻衣缝,但张明夏的心是暖的。一套组合柜能卖到300元,净赚一百多元,一个月就赚了上千元。而若待在家乡务农务工,最多每天赚三四元。四海流动,走南闯北,带给这代宁海人无限的可能性,像张明夏这样走出去的宁海木匠,如今已遍布全国,开起了几千家家具厂,最大的一家年产值有两三亿元。

  张明夏会下苦功,也会动脑筋。1994年,他来到当时木质家具需求初兴的山西太原,开起了一家实木家具作坊,一年能赚几十万元。经过10年辛苦打拼,到了2005年,他投资几百万元的十几亩厂房建了起来。

  “人都有上进心”,这是推动着张明夏不断闯荡的最朴素动力。在山西10余年,张明夏的家具厂已小有名气,可周边市场与需求渐趋饱和,2010年,年过四十的他决定将工厂搬迁到资源最集中的北京。

  对张明夏来说,这次挪动的不只是厂房,还有他的眼界,就像许多走南闯北的人一样,流动带来新鲜的讯息,解放了曾圈禁在土地上的思维。在北京,新的经营思路一下子帮他打开了全国市场,当年的产值就超过3000万元,比之前翻了四五倍之多。

  在外经商这些年,有彩虹,也有风雨。2015年,张明夏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厂房隔壁的电焊厂失火,烧光了他的厂房,损失1000多万元。他还记得,看到一片狼藉的废墟,他一下子瘫坐在地。

  回家养老?还是重新干?经商这些年磨练了他不认输的意志,张明夏知道,只有四处闯,才有机会。他并没有消沉多久,2016年又借了几百万元,再搭进自己所有积蓄,来到河南阜阳的产业园里重新建了2万平方米的厂房。这次创业依旧是老行当——进口木材制作新中式家具。如今新厂已慢慢上了轨道,每年产值能达到四五千万元。

  可无论在外如何闯荡,张明夏始终保留着那辆挂着宁海浙B牌照的汽车,每年过年开回家。流动或行走的意义在于,总有一个叫家乡的地方会是不变的终点。

  今年,张明夏特地早回来几天,因为他和同村在外的商人共同出钱出力给村里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前童大郑村第一届春晚”,他还特地让妻子从上海请来乐队助阵。这不,刚下高速口,村支书的电话就打来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