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耿军:进攻与撤退之间
http://www.CRNTT.com   2018-01-01 14:14:29


“我觉得自己仍然是学徒,也慢慢觉得之前的电影表述有点不够充足”——耿军(摄影者:张文杰)
  中评社北京1月1日电/只看电影和演讲,耿军给人的印象是激进的。比如,19岁的某个夜晚想着要去北京拍电影,揣着600块钱就出发了;比如他直言不讳,自己的电影里之所以全是失败者,是因为这个时代失败者是最大的人群。

  2个小时的交谈中,耿军更多展示出平和甚至撤退者的形象。谈到一味迎合观众的商业片、烂故事,他说“电影圈那些与我无关”。因为早早地认识到“个人能力有限,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永远看不开,他反问道“既然现实和我们是比武的,为什么不绕开?”这里的撤退不是逃避,没有仓皇感,而是一种拐弯,一种顺势。

  安守着或平淡或激烈的现实生活,然后将其转化为或警醒或深刻的表现形式而不改其本质,就在这种激进与撤退之间,耿军恪守着对电影的初衷。

  看“黄色小说”的少年 

  少年时代的耿军并没有什么特别,中专学习中俄贸易,1995年毕业,正好赶上对俄贸易势头减弱的时期,只能待业在家,靠养鸡卖鸡蛋来赚钱。耿军19岁时,《废都》、《白鹿原》风靡一时,少年们都将其当“黄色小说”翻看。在一本本“黄色小说”的熏染下,耿军萌生了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在他的家乡黑龙江鹤岗,生活在煤矿上的孩子整天没事可做,经常相约去看电影。少年耿军没什么当科学家的想法,但走出影院的他,总会觉得除了民族英雄和科学家,一定是导演最厉害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