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乡村“蝶变”背后的“中国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19-01-23 07:48:06


这是浙江省安吉县横溪坞村的文化创意墙(1月8日摄)。
  中评社北京1月23日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

  新华社报道,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农村地区的发展有了“主心骨”和“领头羊”。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领导中国广大乡村实现了破茧化蝶式的变化。

  “捧”出来的“国民小吃”

  上世纪90年代初,地处闽中山区的沙县小城已经在改革的春风中苏醒过来。一些农民或沿穿城而过的沙溪东出南平到福州,或沿着鹰厦铁路西过三明至厦门,挑着担子在城里叫卖家乡小吃。

  然而,他们绝不会想到,20多年内会有6万多名乡亲跟随他们的脚步走出沙县,走向全国,创造一个营业额超百亿元的产业。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沙县,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沙县县委、县政府发现经营小吃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后,遂迅速引导农民走出去,开办“沙县小吃”。

  1997年,县里牵头组建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成为沙县小吃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紧接着在第二年成立了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建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

  在小吃办的领导下,各乡镇开始进行关于沙县小吃的宣传引导和组织培训,大批农民由此走出沙县,悄无声息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占领了街头巷尾。

  “当初走出去都是干部带群众,邻里带亲戚。但是沙县小吃能做到今天这个规模,背后靠的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说。

  20多年来,当地党委和政府对沙县小吃的“呵护”一以贯之,总是在紧要关头站出来,引导小吃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消费转型升级,沙县小吃原有的“夫妻店”经营模式逐渐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标识、统一标准,沙县小吃“脏乱差”的印象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