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西湖为何美美哒?一湖秀水背后的生态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9-05-30 09:38:08


工作人员在西湖湖面进行清卫工作。
 
  2003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全面开启,玉皇预处理厂也在同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前,只有等来自钱塘江原水的透明度达到70厘米时才能开泵引水,而杭州的多雨时常让其达不到要求,一年中能引水的日子也就100多天。西湖引配水工程的启动,使“开泵引水”到“注入西湖”之间,增加了数道沉淀处理工序,引水工作不再“看天吃饭”。卢强说,除去维修和闭潮,如今一年中有300多天都可开泵引水。

  我们到访时,早班工人已经在忙碌。记录水表、给反应池添加絮凝剂、用塞氏盘测量水透明度、检查吸泥行车运转是否正常、清理池中的藻类和海瓜子、检查吸泥机的虹吸管出水口是否被泥沙堵塞……经过这些工序,钱塘江原水透明度能达到120厘米以上,最终注入西湖。

  令西湖水活起来的另一个奥秘,就藏在湖底。在玉皇预处理厂,我们看到一张地图上有3条红色虚线,横跨西湖。原来,这些虚线指的是埋在湖中的沉管,它们能将西里湖的优质湖水,引至北里湖和西湖东部地区。这项工程被戏称为“心脏搭桥手术”。

  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告诉我们:“西湖的进水口在西南部,这里的水质是最好的。出水口在东面和北面,随着流场推移,水质相对就下降了。为了提升东北部的水质,加强湖水内部流动性,我们在湖中架设沉管,将西湖里的优质水直接引至水质较差的水流滞缓区。”

  “水下森林”自我扩繁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持续不懈的作业,使得西湖水质大幅提升。根据中科院水生所专家的判断,西湖治理已具备进入更高阶段、实行生态治理的条件。

  生态治理妙在何处?我们乘船行至西湖水质最好的水域之一茅家埠,只见清澈湖水,不见颤藻踪影。按理说,这个季节颤藻应该很“兴旺”。另一旁,西湖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笑了,“你们往湖底看看。”

  随着船只慢慢靠向岸边,我们隐约看清湖底,是成片的水草!“沉水植物长势好,挤掉了着生藻类生长的空间,颤藻自然就少了。”西湖水域管理处监察管理科科长孙坚解释道。苦草、菹草、黑藻……一棵棵水草,就像一个个“净水器”,默默守护着西湖的清洁。但要想顺利地“安装净水器”,可不是那么容易。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