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全面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浙江
http://www.CRNTT.com   2019-07-01 10:08:20


 
  一是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角,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的社会化水平。15年来的平安浙江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培育社会组织、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度,有效推进社会协同和公民有序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的过程。据统计,近年来,浙江社会组织总量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截至2018年底,浙江全省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近5.6万个,纳入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超过15万个,社会组织总数和每万人拥有数均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

  二是以“良法善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的法治化水平。15年来,浙江以“法治浙江”建设统领平安建设法治化,用法治精神引领平安建设,用法治思维谋划平安建设,用法治方式破解平安建设难题,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及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把法治要求落实到平安建设的各层次、各领域,充分发挥了法治对平安建设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三是给平安建设安上“最强大脑”,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的智能化水平。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中国数字化发展转型的前沿阵地,也是平安建设领域率先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先行者。15年来,浙江通过政务服务网建设,开政务“互联网+”的先河,通过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推进了治理流程的再造。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社会治安的数字化协同。通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了诚信体系的数字化应用。通过“雪亮工程”实现了治安防控的“全覆盖、无死角”。

  四是以专业化提升社会治理绩效,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的专业化水平。15年来的平安浙江建设历程,也是浙江总结、推广和创新“枫桥经验”,着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浙江样本的过程。为了破解县乡断层、条块分割等基层社会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难题,浙江构建了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等乡镇(街道)四平台,实现了对市场监管体制、综合行政执法以及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等改革在基层的继承创新,并基于大数据开展“蜂巢生态体系”建设,切实提升了平安建设的专业化水平。

  15年来的平安浙江建设,是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浙江保持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平安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在已有良好格局和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更多的浙江素材。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作者:陈柳裕——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