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浙江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有效投资何以“有效”
http://www.CRNTT.com   2019-03-01 09:34:55


 
  以参加此次集中开工的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锂电池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680亿元,2019年计划投资65亿元,将新建17个UNIT二层电池厂房及地下空间,引进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线。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80G瓦时锂电池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净利约105亿元,实现纳税约18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项目、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新能源前沿技术创新高地,对能源结构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类似万向创新聚能城锂电池项目等一批项目投产后,因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附加值亦随之提升。显然,如果在产业升级、技术方面加强投资“补短板”,这样的投资不仅不会造成产能过剩,而且在国内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以后,还可以增加出口。

  扩投资会加重政府债务吗?

  根据浙江省政府办公厅2018年4月印发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4+1”重大项目建设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5年内,我省将谋划推进301个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5年计划完成投资2.95万亿元。

  在交通网络方面,浙江的目标是:基本建成省域1小时交通圈、市域1小时交通圈。全省新增轨道运营里程20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建成内河航道300公里……新增民用机场旅客吞吐能力5400万人次。

  可以想见,一个便捷的交通网背后是何等量级的投资。

  梳理历次集中开工项目,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体量都相当大。联系到当下不少交通基础设施或多或少存在依赖政府财政投资的情况,巨额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自然引人关注。

  当前,民间投资活力有待提高。一个突出表现是,许多符合有效投资要求的项目并不能成为热点。比如,停车位的稀缺已成为我们城市的通病。有学者统计,中国城镇对停车位的缺口,可形成5万亿元投资。这是适应人群需要、缓和社会矛盾的建设事项,应该是属于“有效投资”。可事实上,资本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