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乡村“蝶变”背后的“中国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19-01-23 07:48:06


 
  2016年以来,沙县县委、县政府通过提升经营模式、加快品牌推广、延伸小吃产业链等措施,推进沙县小吃公司化运作和连锁化经营。

  在这个过程中,沙县县委通过加强驻外党支部建设,推动小吃公司连锁化运营,取得重大突破。据沙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志宗介绍,沙县在外有流动党员1273名,其中就有952名从事沙县小吃。在驻外支部引领下,目前沙县小吃连锁加盟店数增长到1896家。

  在杭州经营了14年小吃生意的陈祖生说:“我们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是作为个人力量很小,很难改变什么,关键时候还得靠党和政府引导。”

  依托打造小吃全产业链,沙县小城的相关产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家主营饺子和馄饨的沙县小吃供应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每天产出一吨左右饺子,全县每天向外发出的冷链物流卡车有6辆,这些在之前都是没有过的。

  “不说别的,现在全县每天使用的小葱就要两万斤。”这名供应商说。

  沙县副县长乐荣光在2018年中国小吃旅游文化节上说,沙县小吃全产业链有望于2020年初步形成。沙县决心到2035年培育出产值600亿元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连家船民上岸拥抱新生活

  2019年1月13日,下岐村的张素青格外忙碌。这一天,是她儿媳妇进门的好日子。

  时间倒回到20多年前,迎娶岸上姑娘,似乎是张素青这样的连家船民难以想象的。

  由于历史原因和渔民原有的生活习性,福建省福安市下岐村渔民长期以来在渔船上生产生活,“上无片瓦、下午寸土”,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被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一家几代挤在一条渔船上,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由于艰苦的条件,鲜有岸上的姑娘愿意嫁到船上,而船上的姑娘大都选择上岸。下岐船民的新生活始于1997年。得益于福建省实施的“造福工程”,当地政府出面征用土地,彻底解决了下岐村船民上岸定居的问题。

  郑月娥依然清楚地记得船民上岸定居的第一天夜晚,“整个村子灯火通明,一方面是因为渔民长期以来适应了船上摇摇晃晃的生活,上岸睡在床上不适应,出现了‘晕床’现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有水有电、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兴奋得睡不着。”郑月娥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