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世界百年变局下的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20-01-06 00:08:33


习近平主席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评社╱题:世界百年变局下的两岸关系 作者:赵春山(台湾),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

  两岸的“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两岸关系目前处在关键时刻,个人认为,处理两岸问题应有轻重缓急之分,祇有对世界变局的认知建立共识,才能区分两岸哪些问题应该“奋发有为”、哪些问题必须“韬光养晦”。

  两岸的矛盾应定位为内部矛盾,而非敌我矛盾。内部矛盾是可以使用和平手段加以调和的。两岸如以追求民族复兴为共同奋斗目标,就要避免双方的关系出现“地动山摇”,即必须强调“以和为贵”,做到“和平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和平;战争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战争”。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变局当中,“大陆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将面临重大斗争,而且愈来愈复杂。”因此,习近平勉励中共的党员干部,“要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

  世界是大气候,台湾和大陆是小气候,而两岸关系则属中气候,中小气候都受到大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必须知道,两岸的“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两岸关系目前处在关键时刻,个人认为,处理两岸问题应有轻重缓急之分,祇有对世界变局的认知建立共识,才能区分两岸哪些问题应该“奋发有为”、哪些问题必须“韬光养晦”。身为一名长期观察并研究两岸关系的台湾学者,个人对建构两岸良性互动开系,提出下列几点认识:

  一、认识国际政经体系的变化

  在国际政治体系方面,多极化的趋势正受到单边主义或双边主义的挑战。川普上台后追求“美国优先”,并视崛起的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David Shambaugh)最近受访表示,不管谁当美国总统,美国对华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对华强硬已经成为美国全国的、跨党派的共识。他称,美中关系已经进入“无限期的全面竞争”。沈大伟的说法代表现在美国学界许多人的看法。中美对抗的“长期化”和“常态化”,意味着国际形势可能己出现“新冷战”的雏形。影响所及,地区性的局部冲突,会产生国际连动的外溢效应。传统联盟体系,不再发挥集体安全的功能。各国为获取安全保障,纷纷展开军备竞赛,从而增加突发性军事冲突的风险。

  在国际经济体系方面,经济全球化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而严重失序,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靡然成风。就以2019年11月2至4日在曼谷举行的东协系列峰会为例,当1990年12月乌拉圭回合破裂、经济全球化的势头遇到瓶颈时,热衷于“亚洲价值观”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地(Mahathir Mohamad,提出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AEC)的构想。时至今日,“东协经济共同体”已成为大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及欧盟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且GDP(国内生产毛额)达2.5兆美元,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东协经济共同体”每年经济成长率平均5-7%,处于高经济成长阶段。因此,英国《经济学人》预测,东协2030年可望跃升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发展潜力可期。世界各国竞相抢搭东协成长的列车。

  二、认识处理两岸矛盾应“以民为本”和“以和为贵”

  2014年2月,习近平会见连战时表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2016年民进党政府上台后,两岸执政当局互不接触,但两岸民间往来有增无减。中共2018年2月和2019年11月,陆续宣布31项惠台措施和26条对台措施,显示对岸仍坚持“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虽然台湾朝野政党基于选举考量,而有不同的解读,但如能具体落实,相信台湾人民心中还是有感的。

  因此,两岸的矛盾应定位为内部矛盾,而非敌我矛盾。内部矛盾是可以使用和平手段加以调和的。两岸如以追求民族复兴为共同奋斗目标,就要避免双方的关系出现“地动山摇”,即必须强调“以和为贵”,做到“和平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和平;战争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战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两岸关系如果演变成兵戎相见,最终必然导致亲痛仇快的结果。

  三、认识两岸分治但不分裂的现实

  台湾和大陆各自选择走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习近平说过,“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两岸没有理由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对方,而应透过经验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后,找出一条最适合两岸中国人走的道路。

  但两岸目前确实面临许多亟待处理的问题。在政治方面,习近平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台湾实施议会民主,但欲达到成熟的民主化目标,就必须像泰国前总理、政治学者谭宁(Thanin Kraivichien)所说,在完善政治文化和政治结构两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在社会方面,大陆有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台湾则有挥之不去的族群对立阴影。在经济方面,两岸都存在增长趋缓的危机。所以当务之急是两岸都必须先做好自己的事。

  四、认识两岸以“谈判代替对抗”的必要性

  “九二共识”是由为解决两岸事务性问题的“九二会谈”而形成,是因双方对“一中”内涵的定义不同,才会发挥求同存异的精神,暂时搁置争议,让两岸顺利进行必要的协商。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以及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讲话中所提的“共谋统一”的“九二共识”,代表“九二共识”已不再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模糊”的概念,两岸关系已经进入“深水区”。为了处理包括事务性以外的两岸其他问题,两岸执政当局应与时俱进,赋予“九二共识”新的意义,让它发挥新的功能,就如同“九二会谈”,祇有通过两岸恢复协商才有办法解决。

  五、认识合作共赢是两岸在国际社会的相处之道

  受到全球化影响,主权国家已非国际社会的唯一行为者,民众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两岸应把“合作共赢”视为双方在国际社会互动的准则,而不是从事一场“零和游戏”。台湾参与国际活动,不会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应理解,台湾应对外开放,必须拥有足够的国际活动空间。台湾和大陆都采取对外开放政策,但不应在相互开放方面,自我和彼此设限。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月号,总第265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