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2023年台湾的政治发展与两岸关系
http://www.CRNTT.com   2023-05-04 11:55:31


邱坤玄
张五岳
 
  邱坤玄:两岸关系的发展充满挑战
      “军演”对抗“军援”成新常态

  今年两岸关系的总体发展态势,从元旦两岸领导人的讲话观察,起手式是趋向于和平的。因为习总书记谈到“两岸一家亲”,蔡英文总统也表示如果条件许可,愿意对大陆的疫情提供帮助,但这只是口头上友善的表达,实际上两岸关系的发展态势充满了挑战。

  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两岸关系:

  第一,两岸政冰经温。大家都喜欢用“政冷经热”来形容两岸关系,但是目前两岸在政治领域对立严峻,形势比“冷”更为寒冷进入“冰”的地步。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识”,特别是去年双十讲话谈到“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中国大陆正式点名批判蔡英文的图谋。所以两岸在政治上完全是“已读不回”,而且基本上没有任何沟通的管道:官方没有,所谓“一轨半”、“二轨”也停止了。这其实对两岸关系的发展非常不利,充满了猜忌,互信不足,如果出现误判,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升高。但是在经济方面,两岸的表现是温的,基本上维持了2021年的主要数目和态势。按照最近的统计,2022年两岸经贸总额约3,200亿美金、台湾对大陆仍享有高达1,600亿美元顺差,这与2021年差不多,所以两岸经贸是温的。去年台企赴大陆上市的公司有59家,大陆统计去年参加线上会议的台湾人士大概有 10万人,台生到大陆报名考试的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22%。所以两岸政治上冰冻,但经济上是持平的。

  第二,两岸在军事上的新常态是“军演”对抗“军援”。大陆的军演现在已经变成了“新常态”,经常有数量上的突破,比如去年12月26日有71架次的大陆飞机、7艘舰艇在台海进行演训,创了新记录。我认为大陆如此常态性的军演,主要目标有三个:首先,表明根本不存在所谓“海峡中线”,因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其次,从军事上来讲,大陆应该是在收集一些军事参数,将来如果真的对台作战,能够有非常充足的准备;其三,消耗台湾的人力、物力。至于“军援”,美国对台湾的援助可以透过《国防安全法》、《防卫法》,针对台湾的防卫、武器等给予持续援助。

  第三,在社会层面牵涉到选举的问题。从白皮书、国台办主任宋涛最近的讲话都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今年之内大陆一定会对台湾展开民主协商的工作,也就是扩大统战的成果。大陆要向台湾有志之士推展统一前的民主协商和统一后的制度安排,这一点一定会是大陆今年在社会方面的重大工作。但是台湾方面以目前来看,因为执政党是民进党,所以会继续“抗中保台”的基调。虽然民进党为了选举可能会改成“和平保台”,但绝对不会改变主要的内涵和选举的主轴,“反中”是不会变的。

  这几点是从社会层面所作的归纳,但是第二大点会牵涉到台湾年底到明年年初的选举。从大陆的角度看,现在大陆的对台政策已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挂钩,所以从理论上讲,大陆应该会超越台湾政治的发展,不管台湾哪一个政党上台执政,对台政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挂钩的既定性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但是真正在操作层面,大陆一定会有所偏好。如果国民党上台,两岸关系不会那么麻烦,操作起来也会比较容易,推展民主协商可能会有更大的成果。

  从台湾的内部来讲,选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只有掌握中央政权才是一切,政党的一切目标就是为了赢得总统大选。因为中央才拥有对所有的财政政策、对外政策最后的决定权。所以2024大选变成国民党与民进党斗争最激烈的一个方向。

  我刚刚已经提到了民进党会采取“反中”的主轴。国民党内部还在争议是否还需要“九二共识”,可是最近台湾政治发展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慢慢把“九二共识”的重要性适度地提升了。也就是说,从俄乌战争来看,如果两岸缺乏沟通,战争发生的可能性相对会升高。如果爆发战争,两岸没有沟通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所以我认为,“九二共识”逐渐又恢复了作为两岸关系通关密语的作用,而且特别是对岸现在又在非常努力去推展“九二共识”。

  所以从2024年的选举来看,如果民进党继续执政,我对两岸关系的前景就非常悲观。大陆对台无论是军演或是用武,强度一定会急剧增加。如果国民党上台的话,就要看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论述以及行动上会有什么积极作为,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焦点。

  张五岳:两岸关系内外挑战加大
      处在不确定的转折时刻

  我根据题纲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首先,第一个主题是怎么看待当前的两岸关系发展态势和特点。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态势大家都谈得很清楚,第一,由于两岸关系当前的内外挑战加大,因此形势严峻,处在一个不确定的转折时刻,确保台海和平不生变为当务之急,这是我对两岸关系的基本看法。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一是外部的因素,二是两岸互动的双边因素,三是两岸内在的各自因素。

  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外部的因素是美中之间大国博弈的关系仍然对两岸关系产生直接明显而且立即的影响。换言之,美中在太平洋的大两岸高度制约着台海的小两岸。美中大国关系的影响力不断在加大,两岸之间、台海之间双边的自主性不断在弱化,因此外部因素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考量,两岸事务由外部因素决定这对两岸关系并非好事。

  第二,内部因素对于两岸的关系而言,从去年角度来看的话,两岸的经贸往来没有想像当中热络。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两岸的经贸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相较以往增长的频率趋向缓和,甚至趋向于下滑。过去两年中,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大概都占到将近41%甚至43%。可是我们看到,去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台湾对中国大陆出口已经降到38.5%左右。这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台湾出口主力为电子产品,面临全球库存过高、需求转弱;二是大陆城市动辄封控的政策以及防疫政策影响到供应链正常运作;三是美中加大贸易战中的科技战,限制着两岸之间高阶资通讯产品的投资、贸易。

  虽然大家谈到过去的这段时间以来的两岸关系,都没有赋予高度的乐观,在于两岸领导人没有很高度的政治互信,两岸没有沟通管道,也欠缺一个政治基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两岸没有明显的兵凶战危,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即使两岸没有互信、没有沟通,只要美中有互信、有沟通,两岸关系就不容易发生结构性变化;其次,即使两岸没有互信、没有沟通、没有对话,但只要能够避免误判、防范意外、管控分歧,两岸关系也不容易发生大变化。

  但这毕竟是一个脆弱且充满不确定的状态。以过去这段时间大陆军机到台湾所谓的防空识别区的次数来看,2020年有380架次,2021年有960架次,2022年有1727架次,一方面不仅呈倍数增长,二方面力度也在加大。

  所谓力度加大,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除了美国国务次卿到台湾来、大陆军机越过台海中线(北、中)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没有的;但是2022年佩洛西访台之后,解放军的军机越过台海中线已经变成所谓的新常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问题当然就会出现:两岸之间处在针锋相对的近距离接触中,要做好意外管控,防止擦枪走火。所以两岸关系看起来是稳定的,但是到目前为止确实是脆弱的,而且充满可能爆发的意外因素。

  第三,从两岸关系内在的因素来看,大陆方面在2021建党百年、2022年特别是二十大召开,必然是民族主义高涨,必然强调一中,必然强调“反独”。同样,台湾的民主政治某种程度上也会被操作成是“亲美抗中保台”的诉求。

  然而,从内在因素我们可以观察到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2022年台湾的地方性选举除了九合一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次涉及到有关一项修宪公民复决的宪改议题。这部分关注的人比较少,台湾方面也首度针对涉及到宪法条文当中18岁公民权到底要不要通过修宪公投来加以复决。事实上从公投的结果看,台湾民众并没有投下高度的赞成票,因此公民复决没有通过。大家也认为连18岁公民权这样一个全世界多数国家的普遍共识,在台湾想通过修宪进行公投复决都如此困难,将来涉及到任何领土主权争议的问题,相信难度一定会更大。面对2022年台湾地方选举的结果,外界自然会关注台湾“九合一”选举泛蓝阵营获胜,到底对于2024年的大选会产生什么结果?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的说法就是用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来比喻,当时国民党大败,也造就了2016年国民党前所未见的惨败,不仅失去政权,国民党也首度失去了立法院过半数席次。这叫骨牌效应。另外也有人说这次是钟摆效应,2018年民进党在“韩流”中惨败,但在2020年的大选中却能够大胜,这叫钟摆效应。

  2022年地方选举的结果对于2024年执政党来讲,到底产生钟摆效应还是骨牌效应,面对此一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其实要看两个主要的关键点:

  2018年国民党取得大胜,但在2020年大败,这个过程中两个因素是值得关注的:第一,2018年开启的美中大国尖锐对抗、博弈;第二,2019年3月15日香港发生了反逃犯修例风波,在6月9日大规模爆发。台港之间特别是年轻人之间,具有高度的共鸣,所以2018年与2020年大选的连接有两个外在的因素是很明确的,是前所未见的,一个是美国的因素,一个是香港议题的因素。特别是香港议题因素,对台湾的年轻人是具有高度直接、明显、立即的“共伴效应”。

  在2022年到2024年大选中,还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因素?我们都知道地方性选举跟所谓大选的诉求不一样,两岸议题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2022年也有两件事情是值得关注的:第一,2022年俄乌冲突,这对地缘政治、两岸关系以及美中台三边都产生了明显、直接、立即的影响;第二,2022年8月,美国国会议长佩洛西访台引发台海之间大规模军演,让很多台湾民众认为,两岸关系稍有不慎是有可能会爆发战争冲突的。因此,以前有人认为可以“抗中保台”、不用承担军事战争冲突的后果,但现在台湾有一部分的民众认为“抗中保台”有可能引发兵凶战危的风险。台湾蓝绿阵营在两岸议题上一定会各自有所诉求,也会各自有所操作,两岸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但如果只单纯就“抗中保台”这四个字来操作,我相信2024年大选与2020年大选力度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2019年有习近平的“习五点”,有美中的大国博弈,有香港议题的引爆,可是在2024年,除非发生新的议题,否则不容易出现2020年的情况。

  台湾2024大选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台湾2024年的大选对两岸关系会有什么影响?台湾选举无非取决于三个P:

  第一个P就是Party(政党)。台湾方面从选举的角度来看,现在比较有可能会参选或具有参选资格的,主要是三个政党——民进党、国民党、民众党。

  第二个P是候选人的Personality(人格特质)。这一点最后取决于各政党的推派,以目前来看,赖清德代表民进党比较没有悬念,国民党到底是谁来代表还不得而知,可能侯友宜的机会比较大,民众党大概是柯文哲。

  第三个P就是Policy,候选人的主要政策中,两岸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但是两岸政策不是扮演最具有关键性的议题。因此就两岸议题来看,赖清德现在提出了“和平保台“,这是一个往中间靠拢的政策。民进党支持者怎么看待是一回事,关键在于非民进党的支持者能不能认同这个诉求。

  侯友宜市长如果代表国民党参选,我个人观察,以他过去的人格特质、发言的特色以及发言的角度,如果民进党用“亲中卖台”,对他的攻击力道不会太强。因为根据侯友宜过去的人格特质、发言习惯,以及本土的形象,要把他当成是“亲中卖台”的形象,我相信多数台湾民众不容易相信。他又具有高度本省族群的色彩,如果攻击他在国防、外交、两岸、重大经济议题上以往甚少提及,但一个领袖应当具备有此能力和担当,这才是他能否争取中间选民的重要关键因素。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在野势力(含民众党)能否协调出一组具有胜选可能的人选。

  事实上,2024年大选前两岸关系可能只有一个议题仍然是主要的观察点:如果一切没有很大的改变,两岸关系没有引发很大风暴,跟两岸有关系的风暴无非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美台关系发生重大的结构性改变,一个是台湾内部关于两岸定位与一些两岸敏感性议题引爆了很大的诉求。依目前来看,2023年美台关系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新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是不是会访问台湾。麦卡锡如果到台湾来,引发的风暴绝对不逊于2022年佩洛西访台引发的风暴。我自己观察佩洛西访台的风暴,基本上还是美中管控下的一些分歧。按照新华社事后公布的资讯,双方在这个议题上从2022年4月起就不断在交涉,足足交涉了将近4个月,最后一次重要的交涉应该就是7月28日拜登与习近平的会晤,那一次新华社用了三个关键词,坦率、深入、合作。既然是“坦率深入”,就不可能不谈这个议题。

  所以北京方面没有选择佩洛西访台之前进行围台军演,不让她进来,也没有在佩洛西在台湾时进行围台军演,让她飞不出去。北京选择让佩洛西平安抵达首尔后才开始进行围台军演。谁都清楚这个议题美中有交涉,虽然没有互信,但是美中立场都很清楚,不希望因为佩洛西访台产生任何意外,造就美中之间的一些冲突爆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也很清楚,至少在8月份之前,全世界各国唯一的共识就是认为民主党不可能在2022年众议院选举中取得多数、佩洛西能够连任议长,佩洛西将访台当成毕业之旅,绝不可能连任。

  相比之下,美国新任众议院议长访台,我相信力道是不一样的。众议院议长在美国宪法上排行第三,基本上属于中央的要职人员,跟州长不一样。所以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总统未必直接有权力限制众议院议长访台,但是如果众议院议长要访台,所有行政部门必须要对其安全做出零风险、零损失、零意外的保障。这个部分我相信美中的交涉会更加困难,美中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定跟佩洛西访台不一样(麦卡锡是共和党),如果要确保他访台期间安全无虞则美方可能也要对中方作出重大的承诺。所以我相信只有这个议题是最敏感、最核心的议题。

  事实上对台湾来讲,对两岸关系来讲,美台的互动有些也能同时兼顾面子与里子。比如说我常常举的例子,相较于麦卡锡的访台,台湾方面和美国方面应当更关注未来2024年可能会代表共和党参选的总统候选人。目前为止,我们认为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可能性最高。他是1978年出生的,现在共和党民意声望最高。从目前来看,美国所有的政治投资者与政治献金者,大概很少人会继续投资1946年出生的川普,而不去投资一个1978年出生还有40年行情的德桑蒂斯。

  对美台关系来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德桑蒂斯是州长,敏感性不一样,但如果他访台,对美台关系的重要性,对美台关系的强化性,严格讲绝对不低于美国众议院议长访台。我相信对于2024年大选来说,两岸议题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但这个议题发生的频率乃至凸显的程度,应该与2019年、2020年初的两岸议题大大的不相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