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13日电/经济发展迈向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的5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又一承上启下的重要5年。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高速增长转向推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尤其是后者,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9.1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左右,预计“十三五”期末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0万亿元。这不仅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作用。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推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我国大踏步迈向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正呈现新的面貌。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破茧而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既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典范工程,也为经济发展孕育着强大的内生动力。
“三新”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61927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6.3%,比2018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三新”经济增加值在国内GDP中的占比已连续3年走高,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消费已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增强。
产业竞争力稳步提高。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到14.4%,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3.9%,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
“十三五”时期的5年,是人民生活质量显着提高的5年。大河流水小河满。随着经济实力的整体提高,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想民之所想、干民之所盼,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持续增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广泛并逐步得到满足,全面小康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2015年下降2.4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下降,达到了联合国20%-30%的富足标准。1.4亿家庭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之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位居世界首位,为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力条件。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有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2018年末减少1109万人,贫困发生率0.6%,比2018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2018年实际增长8.0%。到2020年末,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可如期实现,全面兑现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就业优先政策取得显着成效。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央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从2016年到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378万人,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在主要经济体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3%之间,实现了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十三五”时期,改革开放始终是进行时,而且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远。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为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