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经济复苏的中国答卷
http://www.CRNTT.com   2020-12-29 08:39:23


  中评社北京12月29日电/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评价“极不平凡”的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牛瑾评论文章表示,GDP、投资、外贸、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相继转正,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逐季改善,全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00万亿元;兑现承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保障民生,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实实在在的数据,印证着经济快速复苏的脚步,称出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分量。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从疫情阻击战的惊心动魄,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殚精竭虑,再到擘画未来5年乃至15年宏伟蓝图的波澜壮阔……2020年的中国答卷,镌刻着坚忍、奋斗、信心,也给未来留下极其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一)

  文章介绍,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航班停飞、商场关门、企业倒闭;国际油价暴跌、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恐慌情绪蔓延……全球经济面临着供给中断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影响几乎波及所有行业、所有人,困难可谓前所未有。

  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负增长、大规模失业、货币放水、财政赤字、负债率飙升,是这一年的关键词。

  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全球经济产出累计损失将达8.5万亿美元,几乎抹去过去4年的全部增长。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推算,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

  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灾,全球各国概莫能外。在空前的历史大考中,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考卷上多了“外部环境逆风逆水、遏制打压全面升级”的难题,征途上还有“确保‘十三五’顺利收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

  到底有多难?春节节后复工多延迟一天,全国减少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约达1500亿元。疫情阻断的时间越长,经济社会重启和复苏的难度就越大。

  回头看,2020年极不平凡,一个“极”字道出了千难万险、闯关夺隘;风雨中走过,风暴中挺立,一个“极”字也包含了可歌可泣、辉煌成绩。

  当世界经济仍须穿越寒冬,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带来了暖流。更重要的是,创新动能不断显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放举措不断落地,中国经济复苏中的亮点逐渐增多,在恢复基础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矢志不移。

  美国彭博社专栏作家丹尼尔•莫斯这样说——“中国经济归来,世界松了一口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有这样预测——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三分之一。历经疫情冲击后,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的分量不减反增!

  (二)

  文章称,从否定到肯定,从当初的质疑到后来的赞誉,一年的历程,颠覆了许多人对中国的认知。但在看法不断校正、结论不断修改中,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为什么能”?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主心骨”。面对前所未知的病毒,面对力度空前的冲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全局、果断决策,领航定向、运筹帷幄,以大思路大格局应对大变局大风险。“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这是因为,一切行动有“定盘星”。经济的短期承压,正是中国在面临重大疫情时,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主动选择;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在艰苦卓绝的战“疫”中,每一个生命体都得到珍视。

  这是因为,稳定前行有“压舱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铸就迎难而上的“中国力量”,保证有序有力的“中国效率”。

  这是因为,化危为机有“推进剂”。与一些发达经济体力推量化宽松、甚至以“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大水漫灌”不同,中国始终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宏观政策的时度效。一系列开创性的政策创新周密齐全、直达基层、立竿见影。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