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戏班十年》:印象中的乡戏
http://www.CRNTT.com   2020-07-04 10:21:11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中评社北京7月4日电/据人民网报道,友聚,遇“金嗓子”文田女士,依然那般表里如一的娇柔优雅,说是赠送一本新书于我,封面素净,书名《戏班十年》,刘志红着。

  与刘志红女士网络相识多年,虽未谋面,知其上海音乐学院硕士才女一枚,乃文田亲妹。两姐妹对西方音乐之痴迷早有耳闻,其妹志红,现居上海执业钢琴教师,却对民间戏剧痴迷不已,作为江西人,自费“跟班”十年潜心研究江西地方戏种,呕心沥血凝成长卷,如此匠心情怀,足以感天动地。

  近日,断断续续阅读了数章,如品香茗,口舌生津,渐渐吸引直至触碰怀旧的心弦,除了感动,更多还有震撼。原来,在那些西方音乐难以渗透,流行音乐波澜不兴的乡野村落,依然保留着一些民间戏班子,根保、凤梅、菊花他们披星戴月,走村串乡,收入虽然微薄,却坚守在这片日见局促的传统文化领地,向越来越小众的爱好者,传承并演绎着那些久远而又珍稀的“乡戏”。

  对于乡戏的概念,我的印象还停留在40多年前的家乡小镇,书中所说的《小保管上任》,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地方戏,至今还依稀记得剧中有一个爱占小便宜的人物“尖尖钻”,在大公无私的新任小保管面前处处踫壁的故事。按戏曲生旦净末丑分类,想必那个“尖尖钻”当属丑角,或者算个反面人物。

  随父母调迁到县城后,我家就在南昌县采茶剧团对面,那时的县剧团可谓是大腕云集,风光一时,当时在南昌享誉一时的南昌采茶戏名角魏小妹、万齐石、童侠(赣剧头牌名家潘凤霞之子)等与我父母很熟,也可以说,我父母是他们忠实的“票友”,什么《铡美案》《方卿戏姑》《穆桂英挂帅》《卖水记》,我都看过好几遍,里面的一些唱段至今还能哼哼几句。

  那时候,逢年过节去老家乡下拜年,也经常遇到“大篷车”似的民间戏班子在村里谷场上连唱几天大戏,只不过,印象中的民间戏班子大多属“草头班子”,道具简陋,服装随意,演出不甚专业。记得一次看戏中间,那操板胡的老琴师可能因疲倦打起了瞌睡,演员上场念白之后正欲开唱,发现没了伴奏,急的在台上跺脚直吼“根得,你跟老子扯呀!”台下一阵轰堂大笑。或许,这就是生活,这才是生活。

  《戏班十年》既是一部烟火气息浓郁的纪实文学,又是一部关于社会民风乡俗的研究实录,虽非什么主旋律大题材,恰恰剑走偏锋地记录了日见式微的民间艺术及其市井人生,故弥足珍贵。如果没有志红女士这等“有心人”,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可能只知道流行乐、重金属及其它新兴艺术门类,对于数百年来我们祖祖辈辈或浅吟低唱,或引吭高歌的北调南音一无所知,对其中的故事和文化,其中的念白与韵律,更是一片空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