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王义桅:共抗疫情促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5-11 10:56:22


 
  欧盟与14个国家近日联名签署倡议信,呼吁学术出版界采取措施促进新冠病毒方面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数据开放共享,以推动当前正在开展的公共卫生研究工作。

  无独有偶。前欧盟科研创新总司开放科学处处长、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简克劳德·柏洁曼教授在《科学丨商业》杂志上撰文,就如何通过“开放科学”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建设全球开放科学体系发表看法。首先,开放科学与国际合作是短板。当前,各国竞相研发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疫苗,让全球科研人员共享新冠肺炎病人的健康数据至关重要。应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科学数据的信任度。其次,超越意识形态。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凭一己之力战胜病毒。全世界的科学家应该协同合作,减轻新冠病毒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尊重科学,携手建立卫生预警机制。应避免被意识形态束缚造成疫情扩散现象的发生,可以借鉴股票市场中的指标化体系,建立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一旦该机制被触发,就启动全球响应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卫生领域的指标体系,还可以考虑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开放科学的指标体系。

  超越意识形态,建立全球开放科研体系,推动人类文明创新,乃时代的呼唤。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一正确选择

  疫情成全球公共卫生大危机,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变量。法国总统马克龙称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法国百年未遇的公共卫生危机。默克尔称疫情是德国战后最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变成全球大流行,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加了新的变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一正确选择。国际政治不应将卫生问题视为传统次要问题,而应将世卫组织放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一样重要的位置看待。《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称,从14世纪以来发生的12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来看,它们的后遗症对宏观经济影响可能持续40年。这表明,疫情影响绝非暂时的,公共卫生变量今后会和气候变化一样,成为人类生产-生活-思维的常量,深入影响全球化逻辑。

  令人忧虑的是,不和谐因素仍然占主导地位,全球远未形成合作抗疫的局面。西方还在纠结所谓民主、专制哪个应对疫情更有效的问题,担心中国模式挑战“普世价值”。其实,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是人类为体、世界为用。正如应对疫情我们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模式,人类政治文明创新必将超越东西、左右之争,开启真正的人类文艺复兴。基辛格博士最近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之后的世界将永远不一样。”德国未来学家马蒂亚斯·霍克斯也说:“回顾式预测形成了一个认知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我们将自身以及自身的内部变化纳入对未来的预想中。我们将自身与未来建立联系,在当下与未来之间架起桥梁,由此形成‘未来意识’。世界在‘终结’,但一种内在的、新的存在正悄然而生。人是什么?我们对于彼此意味着什么?新冠病毒是未来的信使。它带来强烈的信息:人类文明已变得过于拥挤、过于快速、过于狂热,正在奋不顾身地冲向没有未来的悬崖。但人类文明可以重塑——系统重置。”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