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郭玉辉、龚凌: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中国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20-04-29 10:49:05


 
  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为实现健康扶贫的目标,必须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现有的健康扶贫内容和功能还较为单一,主要是为贫困户提供医疗费用补偿,通过尽量减少贫困户医疗支出的方式来消除其因病致贫的经济根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拓展扩大医疗保障服务的内容,更好地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贫困地区扶贫救助对象提供包括护理服务、康复训练等在内的综合性保障服务。

  建立因病致贫监测预警系统。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已经在临床研发、诊断治疗、健康生活等诸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保障人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挖掘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将有关部门的诊疗大数据、参保大数据、救助大数据、扶贫大数据、收入纳税大数据等进行整合,设立相应的预警线,开发出适合贫困地区情况的因病致贫预警系统,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降低居民的健康脆弱性,从而消除因病致贫的隐患。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在减轻贫困群众医疗负担方面,中医药诊断方式简单、治疗用药比较方便、治疗费用较为廉价等优势明显,这对于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能够起到直接的作用。另外,贫困地区更应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强化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方面,可以通过体质辨识、膏方调理等多种手段方法对贫困群众进行健康干预,减少其疾病的发生。而且,通过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乡村普及推广太极拳等中医养生运动,转变生活方式,也能保护贫困群众的健康。

  总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中探索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是实现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保障。需要强调的是,与其他扶贫机制不同,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应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健康扶贫的最终效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