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时代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12-03 08:29:50


  中评社北京12月3日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19年1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座谈会,10家示范企业负责人发言,会议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部分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展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内涵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杜国功文章分析,在管理学的话语体系中,“世界一流”还不是一个专有规范的学术概念,而是一个与应用性、实战性以及经营管理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范畴。早在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就曾发布《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从之前的“国际竞争力”到现在的“全球竞争力”,首先需要理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国际”“全球”与“世界”概念的区别。

  从“国际”到“全球”,并不仅仅是说法与概念的简单调整变化,更加突出强调自然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而相对淡化了国别的、比较的、静态的方面。

  第二,出资人层面提出的有关要求。

  整理和汇总出资人层面对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有关要求,可以集中概括为“三个领军”“三个领先”和“三个典范”。做到三个领军:就是要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成为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成为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做到三个领先:就是要在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领先,在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关键绩效指标上领先,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品质上领先。做到三个典范:就是要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形象的典范。

  第三,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内涵。

  关于世界一流企业的概念,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或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充分体现了世界一流企业既是理论内涵丰富、也是实践特色鲜明的研究课题。整体来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即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实力、科学技术领域上的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承担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实力。世界一流企业首先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源掌控力以及行业话语权。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具有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能够参与甚至主导行业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定。

  二是科学技术领域上的创新能力。成为世界一流企业,一方面,能够掌握该行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或共性技术,具备不可复制、难以替代、独占性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突破瓶颈制约,在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领和带动行业不断发展。

  三是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具备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进步和与时代同行的自我改革与革新的能力。在战略规划上,能及时发现潜在价值和机会,提前布局,占得先机;在企业管理上,能够持续改进制度、流程和文化,提高效率,卓越运营;在业务布局上,能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拓能力,驾驭市场,配置资源。

  四是承担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国有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应在鲜明的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情怀的引领下,围绕“打造责任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不断培育和构建以“协作共赢”“共建共享”为特点的新商业模式。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意义

  文章指出,第一,宏观上是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实现全球配置资源的需要。

  从国家层面来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大企业大集团肩上,特别是国有企业肩上。因此,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实现全球配置资源的要求,是具有长期性、战略性、挑战性的目标任务。

  第二,中观上是引领行业更好发展与促进中国产业升级的需要。

  从产业层面来看,各行业各领域都处在一个强者恒强、优胜劣汰、日新月异的时代,其中也孕育着产业整合、创新和发展的机遇。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已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数量增长,而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含量的提高上来。因此,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通过引领行业发展而不断促进中国产业升级,成为势在必行的选择。

  第三,微观上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与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层面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一批大企业不仅在规模上达到了世界级,在技术、管理、国际化等方面也努力走在世界前列。从201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来看,共有129家中国企业上榜,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中央企业有48家上榜。众多国有企业已经具备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这既离不开中国因素的有力支撑,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久久为功。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国有企业完全有可能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四个维度

  文章认为,在综合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践探索,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备自然维度、经济维度、时代维度和行业维度等四个基本属性。具体如下:

  第一是自然维度。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新时代新阶段,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需要更加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企业成长规律,其首要的就是企业是独立的、人格化、自主的市场经济主体,自然维度是对这一要求的直接反映和体现。自然维度可以从清晰的战略使命、完善的公司治理、科学的组织架构、显着的核心能力、系统的管理机制、特色的企业文化等六个具体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第二是经济维度。

  企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通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满足社会需要,为股东、为社会、为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创造财富和价值。经济维度与其他维度指标相比,最直观、易量化、易比较,是衡量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指标。从经济维度出发,可以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股东回报和发展能力等五个具体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中:盈利能力可以选择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润率、净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偿债能力可以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指标;运营能力可以选择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股东回报可以选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资产收益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发展能力可以选择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