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20-06-02 11:55:17


  中评社北京6月2日电/据农民日报报道,作者: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二级巡视员 杨春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 王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有效举措,是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我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表明,各种无接触、不见面、不集聚的“云服务”,为农村疫情防控和民生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可以预见,农民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农业农村服务领域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结合国家“新基建”计划,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极大地优化农村教育、医药卫生、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各类资源,并在提升运行效率层面释放更大空间,打通服务农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创新乡村治理的客观要求。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信息化为创新乡村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吸引公众参与、加强农村民主治理有很大助益,将助推乡村治理方式的重大转型。通过深度开发各类便民服务软件、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吸引人们实时便捷表达意见建议、参与民主决策,符合我国村庄变迁和人口结构演变特征,契合创新乡村治理趋势。实践证明,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联姻,在助力保障农村民生需求的同时,也在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抓手。3月份开通的全国农业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聚焦疫情防控、春耕备耕、主副食品保供等重点、难点和堵点,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农产品供应链畅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未来,结合5G、AI、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通过构建“省-市-县-乡-村”多级远程公共服务体系,将为公共服务领域带来低网络延迟和高智能化的应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可以创新应用场景,提供智慧、精准的解决方案(如,应急医疗保障、远程危重患者急救、日常医疗巡诊、移动医疗示教;各级党委政府应急指挥调度、基层部署与防控、数据采集加工筛选整合等全过程管理;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等),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并为农村公共服务现代化带来深刻的变革。

  农村公共服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乡的有效途径。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通过网络、手机等信息化设施,可以实现资源的均等共享、双向联动,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和力量进一步下沉,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可以说,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弥合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提供了一条捷径。例如,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的教育模式变革,可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同时还可以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支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构建网络协同的帮扶模式,专家在线答疑,不但可以远程直接指导农民解决问题,还可以推动科研资源共享与跨地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方式转变;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将满足农村多元服务需求,推动医疗救治向健康服务转变;通过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开发适合边远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应用,将有利于扶贫跟踪监测与评估,从而巩固扶贫成果。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将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下乡,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有差别、无差距。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