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台“中研院”:薄荷等5药物具抑制新冠潜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1-27 16:23:24


新冠病毒复制周期与潜在之药物标靶。(图:“中研院”提供)
  中评社台北1月27日电/桃园医院群聚感染已15人确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升温,“中央研究院”院士翁启惠研究团队近日研究发现,有5款现有药物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潜力,包含抗疟疾药物美尔奎宁等,可有效降低仓鼠肺部病毒量。

  “中研院”今天召开记者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翁启惠及“中研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洪上程等研究团队,透过病毒蛋白活性抑制、细胞及动物实验验证,从现有药物及保健品,找出5种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潜力药物。

  洪上程表示,在去年疫情开展初期,在“中研院”院长廖俊智号召建立抗疫平台下,他和翁启惠就整合协调数名研究人员,展开药物筛选和作用机制探讨的任务。

  洪上程说,研究团队首先针对收集到的2855个动物及人类用的小分子药物、190个传统药草及团队过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进行电脑模拟统计分析、酵素实验以及细胞实验等,从3000多个样品中找到15个具有潜力药物,并进行仓鼠肺部病毒试验,结果筛选出5种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潜力药物。

  这5种药物包括抗疟疾药物美尔奎宁(Mefloquine)、抗爱滋病药物奈非那韦(Nelfinavir)、中草药灵芝多醣体RF3、薄荷及紫苏萃取物,洪上程表示,根据研究成果,美尔奎宁可以降低病毒量达10倍,其余则降低约60%至80%。

  “研发抗病毒药物关键在于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洪上程指出,当病毒黏附到宿主细胞表面,藉由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后,会先脱膜,将自己分解,接着再进行转录/复制、蛋白水解、转译、转译后修饰,组合成一个个新病毒,最后再透过胞吐作用,释出复制后的新病毒。

  洪上程说,这一系列的步骤皆需要很多不同功能的病毒蛋白参与,若能有效抑制其中一个或二个以上的病毒蛋白活性,譬如蛋白水解酶和RNA聚合酶等,将可阻断病毒复制。

  不过,洪上程也提到,这项研究发现目前只在细胞跟动物实验进行、知道可有效抑制病毒,但目前还未进行人体功能试验,希望未来能找到有兴趣厂商,进行专利技转,能进一步开发成药物,盼能在人体功能有作用。

  “中研院”表示,此论文第一作者为詹家琮,其他作者包含郑婷仁、庄宇朴、马秀华、吴盈达、杨文彬、郑成伟、陈晓蕊、周廷鸿、谢俊结、郑伟杰、陈荣杰、毛溪山、梁碧惠、马彻、洪上程、翁启惠。经费来源包括“中研院”及“科技部”,研究成果已经于15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