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须以增强企业活力为根本
http://www.CRNTT.com   2019-05-01 08:40:24


 
  积极推进商业类国企集团层面“混改”

  文章认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通过股权多元化特别是引入社会资本和员工持股,建立一套能够灵活应对市场、有效激励员工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出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未来应聚焦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或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积极在企业集团层面混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进监管方式等方面着力下功夫,为把此类企业率先培育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夯实制度保障。

  首先,加快推动具有示范效应、带动效应的商业类国有大企业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整体上市和核心资产上市。在此过程中,要特别处理好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集团层面混改的关系,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企业一般不再进行集团层面混改,这不利于商业类国企整体运作和整体经营机制的转变,因此宜改组的改组,宜混改的混改,不应局限于一个方向。

  其次,在手段上,可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企业集团层面混改的功能。商业类国企集团层面混改的困难,除了业务复杂多样、历史遗留问题多、资产价值评估难等之外,还存在制度上的障碍,而由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代表出资人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的混改,一方面其有较大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能发挥其专业化的市场运作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混改效率。

  第三,将集团以下子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权力全部下放给企业集团,由集团自主决策。商业类国企二三层级及以下子企业是否需要混改、引入什么企业、股权比例如何等具体事项,应由集团根据战略要求统筹考虑,宜独资的独资、宜控股的控股、宜参股的参股,政府或国资监管机构不应代为决策,只需建立规则。

  最后,尽快改进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简单套用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监管方式,不再延伸、不再参照执行,充分保障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对已在集团层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国有股权无论是国资监管机构持有,还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持有,都应仅以股东身份,通过股东大会表决、委派董事和监事等方式行使股东权利。

  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改革

  文章提出,激发和增强企业活力,本质上是要激发人的活力。国有企业激励不到位一直是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进一步落实“三项制度”改革、规范高管薪酬、规范员工持股、优化工资总额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在职业经理人制度、高管身份转换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总体上看,与增强企业活力的目标相比,激励机制改革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当前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企业进入创新性、战略性领域,对人才激励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应把激励机制改革摆在国企改革的突出位置,使其成为增强企业活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一招。

  企业内部要加快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多层次的激励约束体系。一是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落实到位。实践表明,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和考核分配机制是优秀国有企业的共同特征,也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二是积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老国企尤其要重视,企业冗员、厂办大集体、员工身份多元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一一化解。三是全面推行以聘任制、任期制和经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契约化管理制度,在强化监督问责的基础上实行市场化薪酬协商机制。四是充分利用骨干员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项目跟投、奖励递延、收益提成等激励手段,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长短结合、灵活应用。

  同时,政府和国资监管机构应赋予企业更多可使用的激励手段。一是进一步优化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允许企业在利润增幅范围内自主调整,允许企业以丰补歉,允许将战略新兴领域的子企业、特殊高端人才、职业经理人等不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二是扩大骨干员工持股的范围和比例,从辅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逐步扩大到所有竞争性行业、战略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实施条件,同时积极解决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障碍。三是鼓励和允许企业统筹运用增量奖股、超额利润提成、岗位分红、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手段,满足企业内部建立多层次激励体系的需要。

  最后要大力发挥国有企业家作用,培育一批国有大企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培养和依靠一支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家队伍,积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力发挥国有企业家的作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